可以說,「萬法宗壇」是道教早期的一次大一統、大融合的產物,它確立了道教祖庭——龍虎山在道教中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領導地位,對道教的傳播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葆真先生表情肅穆,朗聲誦道:「我祖天師,承天受命。本來南土,上溯蜀都。先獲黃帝九鼎之丹書,後侍老君兩度於玉局。千軸得修真之要,一時成吐納之功。」
眾位住持、高道齊聲誦道:「鶴鳴山上得真傳,龍虎玄壇留妙訣!」
然後齊喝一句,「無量天尊!」
三聲磬響過,一殿寂靜無聲。
葆真先生用堅毅的目光巡視了一圈,讓殿內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他的威嚴,才高聲說道:「今日召集眾位住持、高道、法師,開啟『萬法宗壇』,有一件重大事項與大家共議。」
「請天師吩咐,我等謹遵教諭。」
「今日開壇,是請眾位確定嗣位天師的人選。」葆真先生說出了真正的意圖。
眾道聽聞,頓時一驚。
「天師活的好好的,怎麼突然要選嗣位天師?」
「難道活夠了不久於人世了?」
「這是要成仙的節奏啊!」
瞧瞧這些個人心理多複雜。
葆真先生繼續說着,「與會諸位,都是『正一道』中一門尊長、高道,嗣位天師事關本教根本,請大家慎重舉薦,萬萬不可有私心雜念作祟,更不可輕言妄語褻瀆神靈有傷天和。」
上清宮保舉大法師當下問道:「嗣位天師歷來由天師依祖制選擇,何必問及我等,請天師擇定,我等必然奉命而行。」
大家齊聲說道:「嗣位天師人選,請天師依祖制選擇,我等奉命而行。」
其實大家心裏明鏡一般,歷代天師一旦得到上界召喚,不久將會羽化成仙,之前必須選立嗣位天師。葆真先生如果應命上天,就必須選出一位新天師出來,否則,他可能哪也去不了。
這原本是天師交替傳承的時候都會發生的一件事情。
所謂祖制,就是「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幼」,說白了,傳位給自個親兒子就行了。
這件事情本來沒有多複雜,可是在葆真先生身上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葆真先生無子。
你想呀,一位無貪、無嗔、無欲、無求的修道之人,怎麼會有孩子呢。
葆真先生可不是一位普通的修仙者,他的身份和地位決定了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正一道」的事務產生重大影響。
因為葆真先生沒有孩子才會開啟「萬法宗壇」來選定嗣位天師,才會讓眾位高道推薦人選,這可是他做出的一個非常非常慎重的決定。
葆真先生知道大家這是跟自己客氣呢,他也客氣了一句,「眾位高道不必多疑,選立嗣位天師事關本教興旺發達,為本教的發展大計,諸位舉賢薦能,可以暢所欲言,千萬不要有所顧忌。」
既然天師都這麼說了,大家也就徹底安心了,他們可以大膽陳辭、直言不諱了。
龍虎山的老張家可是個大家族,族裏的子弟儘是修道之人,可以說是人才輩出,更誇張一點說法就是: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象高山雲海層出不窮。
葆真先生此語一出,與會的道長們不禁心裏默默盤算起來,有一些人開始用眼色傳遞和交流着各種信息,還有更多的人則竊竊私語小聲嘀咕起來。
一時間,嘈雜聲四起。
當然了,既便是舉薦,也不能是個道士就行,更不能隨隨便便把自個家親戚或者弟子推上去。
能夠成為嗣位天師的人必須要附合各項嚴苛的條件才行,最主要的一條必須那個人要姓張,最最主要的還是要能得到天師的首肯才行。
其實大家都清楚,大家說了還不算,最後還得天師說了算。
亂了一陣,眾人紛紛開始舉薦族內他們認為滿意又有竟爭力的子弟。
葆真先生頻頻點頭,卻始終沒有明確表態。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傳度大法師推薦的張繼令和監度大法師推薦的張繼命倆位本宗弟子漸漸浮出了水面,最後脫穎而出,豁然閃亮,展現在眾人的眼前。
傳度大法師是這麼介紹的:「繼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