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九大將軍
當朱慈烺在最後一個軍帳里快要結束的時候,他接到了牛頭將軍帶來的消息。
「皇子殿下大將軍派遣使者來過,讓您明日中午去中軍大帳參加軍議。」
什麼軍議?朱慈烺聽了有些疑惑。
後面孫傳庭解釋了他才明白,所謂軍議就是大明的軍事會議。
這剛回來就讓自己去開軍事會?
這不是開玩笑的嗎?自己對大明可是一點都不懂啊!
朱慈烺對牛頭將軍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這個事情。
朱慈烺心想:反正開軍事會就開軍事會,就是現在不知道他們能談些什麼東西,我再一次正好去見識一下。
此時對於第二天的事情,朱慈烺居然有些期待起來,說不定他那大將軍可能還會出現,畢竟自己也好去見一見他。
當朱慈烺吃過晚飯後,又把孫傳庭召過來進行了一番問詢。
其內容有關於明軍各部大致情況的,有明軍內部各個山頭的,還有就是他大將軍盧升象的個人情況的。
但總體來說由於孫傳庭本身地位的限制,朱慈烺對於許多事情還是很模糊。
但朱慈烺也很滿足了,畢竟之前他可是對大明一無所知的,現在也有總比沒有好。
就他了解到此次明國攻順,調集了國內三分之一的主力部隊,整整十五萬大軍出征。
由此便可以推算出明國帶甲之士至少就得四十五萬兵馬。
當朱慈烺問為什麼不多帶些人馬時,卻被告知明國還要防備東面的高句麗和北面的蒙古後金等國家。
而這也讓朱慈烺明白了明國的周邊的大致環境,其北面是蒙古國和後金,東西是順和高句麗等兩國。
可就夾在這麼多勢力之間明國不但沒有夾縫裏求生存的窘迫,這時候居然還敢主動出擊,朱慈烺也不得不暗嘆明國國力強大。
實際上明國此次出兵到底是多少兵馬,孫傳庭也不是很清楚,因為他這個低階軍官也不可能清楚這個軍國大事的。
而在整個明軍中,這山頭說有也有說沒有也沒有。
唯有一點是不變的帝王是所有兵卒們心中的神。
任何人不管坐到何等高位,這都不會對皇帝本人產生一絲威脅,因為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帝王之位。
所以說明軍里成祖皇帝本人就是一個,也是裏面最大的一個山頭。
不過這九大將軍在這裏要介紹一下。
一、洪承疇
洪承疇(1593~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出生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英山霞美鄉(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
二、吳三桂?
吳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長伯。漢族,明末清初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身高約合現今1.73米,武舉出身,錦州總兵吳襄子,,以戰功及父蔭授都指揮。明天啟末年曾帶二十餘名家丁救其父於四萬滿洲人之中,孝勇之舉遍聞天下,有「勇冠三軍、
孝聞九邊」的美譽。曾在北京短暫逗留,遍識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吳偉業稱其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禎四年(1631)八月,皇太極發動大凌河之役,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降清,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乃擢吳三桂為遼東總兵官,鎮守山海關。
三、袁崇煥?
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明廣東東莞人。有膽略,好談兵。萬曆進士,天啟二年(1622)單騎出關,考察關外形勢,還京後,自請守衛遼東。並築寧遠城(今遼寧興城),以御清兵着績。因獲寧遠大捷,清太祖努爾哈赤受傷死,官至遼東巡撫。次年獲寧錦大捷,清太宗皇太極又大敗而去,崇禎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崇禎二年(1629)後金軍繞道自古北口入長城,進圍北京,袁崇煥聞警星夜入援京師。
四、孫承宗?
孫承宗(1563—1638),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今屬河北)人;明末最偉大的軍事戰略家,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京城的保衛者,忠貞的愛國者,民族英雄。孫承宗是
第九十五章:九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