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此時處在梁楚和議的關鍵時期,有些觸動兩國敏感神經的話不能公然說,但身為雄主,怎麼可能會沒有一統天下的大志?
而韓謙要真正對得住父親的遺願,也是要使四分五裂的天下重歸一統,令異族又敬又畏繼而臣服,才有可能天下黎民迎來真正的盛世。
對中樞機構進行改制,梳理軍政關係,這也是更好的發展生產力,並確保資源能更有效的利用起來,為將來打好更深厚的根基。
不僅官錢司在內右史府之下,與諸司平級,韓謙這些天在緊張的戰事之餘,考慮過也決意將右內史府所屬的吏、兵、戶、禮、刑、工六司進行分拆改制。
他這時候也與韓道昌以及作陪的雷九淵、馮繚、顧騫等人一一說明。
韓謙計將刑司從右內史府劃出來,直接併入監察府,目前他是為了方便提高效率,後續則是為建立更完善的監察、律法體系做準備。
吏司、兵司預以保留,但韓謙想着將前朝明存實亡的貢舉、督學等事從禮司分拆出來,與國子監、太學等合併為督學司,以負責大梁境內各級學堂建設。
戶司改為度支財政司。
變化最大的則是工部降格而來的工司,韓謙決意分拆成農業司、交通都水司、營繕司、工造司、欽學司,以確保初步形成的新學及工造體系,在中樞擁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與話語權。
除了中樞機構的進一步改善與完善,第二階段的河洛戰事完結後,韓謙最緊要做的一件事,就需要在軍事參謀府的框架下,進一步完善新梁軍的編制以及組建拱衛國都洛陽的「侍衛親軍」。
前朝以來乃至梁楚晉蜀四國,軍制不管是軍府兵還是役兵、募兵,主要分京軍、州軍兩類,而京軍又分禁軍、侍衛親軍兩個體系,以形成中樞與州縣以及禁軍與侍衛親軍相互制衡的效果。
韓謙要推行新制,軍府兵、役兵都要取消掉,而推廣義務兵制度暫時也不現實,只能將融合一部分義務兵制特質的募兵制全面推行下去。
又由於棠邑軍已經形成完善的軍官培養制度,韓謙目前就有條件將之前禁軍、侍衛親軍以及州兵等體系都推翻掉,重新建立一個更高效、更便於他指揮調動的軍事體系。
韓謙將兵籍、募兵等事,納入右內史府的兵司,但將兵馬調動、將領任命、軍營及防區建設、兵甲軍械戰船的修造,都納入軍情參謀府管轄,而不是利用舊的南北衙司體系進行相互制衡。
除了照區域及實際攻防需要,設立行營及衛戍區掌握軍隊的指揮權外,韓謙還計劃將全軍劃為兩類,一是主力作戰旅,一是預備役旅。
主力作戰旅作為常備作戰部分,承擔主要的防禦及作戰任務。
預備役旅則以現役將領、武官以及一小部分老兵組成,平常不承擔作戰、防禦任務,主要駐紮腹地關隘區域,平時也不具備多少作戰力,但遇到戰事需要或緊急事件,則就近徵募州縣的預備役將卒及鄉勇,擴編為作戰旅。
主力作戰旅目前在南線主要分為四個集群:
一是南內史府以趙無忌為首,轄馮璋、趙啟兩個步戰旅、林宗靖、郭全兩支水軍旅。
一是田城、喬維閻在敘州轄魏續一支步戰旅。
一是下蔡行營以林海崢、楊欽為首,轄肖大虎、竇榮、譚修群等三支步戰旅、兩支水軍旅。
一是光州及鄧均兩州,譚育良轄有何柳鋒、溫淵兩支步戰旅駐守。
而在北線,目前也分為四個集群:
一是商州(商洛),孔熙榮麾下有韓豹、林勝兩支步戰旅、朱貞一支騎兵旅。
一是華州、潼關,荊振麾下轄有三支步戰旅。
一是邙山,溫博轄李磧、薛川等三支步戰旅。
一是虎牢關,陳昆轄沈鵬、周寶等兩支步戰旅。
現在韓謙將馮宣、韓東虎等帶回洛陽,計劃將洛陽、孟津、新縣單純設立一個行營軍防區,以馮宣、奚發兒、韓東虎、李秀、霍厲、趙慈、林江、曹霸等將,組建由兩支警備旅、兩支步戰旅、三支騎兵旅、一支水軍旅組成的作戰集群,取代侍衛親軍的地位,拱衛國都洛陽。
軍情參謀府,之前設置的左右府監都取
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