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
「且慢。」
一直沉默的張居正打斷陳沐,翻起手心示向王國光,道:「給王公講講,生產力、市場。」
「哦,好!」陳沐心裏懷疑張居正自己不明白,不過他可不敢問,從善如流地對王國光道:「生產力,生產貨物的能力,過去有人力、畜力、水力,一名機工,搓條、紡線、染色、織布,織好一匹要四五個月,後來出現分工,有人專搓棉線、有人專染色,這個機工織一匹布便只要一個多月,這是行業分工讓生產力進步。」
「國中集市是市場,還是這個機工,過去一年三匹布,集市上有人收;現在他們臨近村落百姓都能一年織十匹布,當地布價低了,沒人買,他賣不出去就不織了。那就需要更大的市場,就需要游商上門,隔半年把他的布收走,沿途交稅,賣到更遠的地方。」
「機工賺到錢,蓋房吃飯;游商賺到錢,交稅花銷,都帶動地方流通,官府也能收到更多稅,朝廷就能賑災、養兵、練兵、興修水利。」
「現在有蒸汽機,在香山一個百戶所紡織廠,二十台蒸汽機帶動三百二十架織機,只要八十名機工,一年產出四千餘匹棉布,整個香山整個廣州府都這樣,生產力被提升了四倍,當地賣不出那麼多棉布,就需要更大的市場海外市場。」
「爪哇國,其地同呂宋,因島上火山土壤肥沃,有民三百萬,他們其實連國家都沒有,大小上百個部常年混戰;安南風俗近我,只是窮些,其地肥沃,有民三百萬;緬甸近似安南,也是窮,土地也是肥沃,百姓也有二三百萬,還有南洋諸國零零散散百萬人全是傾銷市場。」
「我們的商賈過去別管賣什麼,他們都缺,都會買。」
王國光皺起眉來,問道:「既然其地窮苦,又能拿什麼來買貨?」
「他們窮,但有的地方有礦,像呂宋多金銅、蘇祿多珍珠、安南緬甸多良鐵,哪怕什麼都沒有,人就是財富,我們以木材做貨幣,他們就會去伐木;我們以礦石做貨幣,他們就會去挖礦;哪怕不要這些,他們也能給朝廷種米,種棉花。」
「等這些市場飽和,西邊有地方叫印度,那的人也就比大明少些,那是西洋大臣的事務;在東邊,朝鮮、日本,又是一千多萬人的市場,不過日本和的文化彆扭,不把他打服氣,不跟咱好好說話還有奧斯曼、歐羅巴諸國,也都是窮鬼。」
「這天下全是大明的市場,大明能賺多少,取決於大明能造多少;大明能造多少,取決於大明的生產力能提升多少;大明的生產力提升越多,百姓越富有、國家越穩定。」
「至於銀行,朝廷可以用許多年去試行,先以官府流通,重立信用,再准民間進入。比方說在各省首府設銀行,百姓賦稅能交本色交本色,不能交本色由銀行兌換銀兩,銀兩由官府收上再存入本地銀行,以兌票送入京師,京師銀行調控輸送銀兩,將兌票下發至各地用銀衙門……」
後面的已經不用陳沐去說了,張居正抬起手掌示意他停下,向後靠着閉上雙眼,半晌才睜開眼,向王國光望去。
王國光雙目無神,不知暢想到哪個市場去了,見張居正望過來才回過神,「後生可畏但老夫以為紙幣還要從長計議,此法不在金銀銅錢,難在朝廷自守成法,維持信用。」
「而能不能做到,未遇上事時是不知道的,以當下吏治或許可行,二三十年後還未可知。」
「不過靖海伯所云生產力、市場?大有可為!」
這就是個妖怪。
府邸里兩個進士出身的帝國重臣面面相覷,不約而同地將目光垂在繪着天下輿圖的屏風上幾十年的聖賢書,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宗藩關係,聽他一席話,白讀了。
第三十三章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