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應明怎麼想也想不到。
當他看見城牆塔樓舉火,命兩部疑兵在城東北兩方放炮,水門內的情況跟他想的完全不同。
應明給林登派去五十名精挑細選的好手,意在叫他們由水門入城後與敵軍血戰一場,奪住城門片刻。
戰事必然慘烈,被選上的五十好手為保隱蔽,多不着鎧甲,遺書都給留好了。
十四個艾蘭猛漢家裏有大小七十五個孩子,應明答應把他們全部好生養大送去亞州讀書,將來看一看大明的樣子。
三十六個牧野勇士有二十三個要求把屍首運回牧野,撫恤家眷五萬通寶;還有四個要求死後留在倫敦城隍廟當黑白無常和牛頭馬面。
只有九人對此行頗有勝算,要求戰勝後把自個兒放到普利營當統率一百人的哨長和協哨。
立功了升官是常理,但正常升官也沒這麼容易,但既然他們說的是要去普利營,應明也就答應了。
當大軍借夜色安靜地駐於城外西郊,去往城下的斥候踱馬回還,帶回了從水門鑽出來的林登。
「將軍,塔樓內沒發生戰鬥,談判後,如果將軍能保證投降的士兵每天有六塊麵包。」西班牙人林登說着頓了一下,昂首將手臂指向城內,道:「那有八百二十名士兵正等待您的檢閱。」
「城內在鬧饑荒?」
對林登來說,應明這句疑問是在說一個笑話,他笑了兩聲才發現無人應和。
月光映照下,年輕的明軍將軍眉庇下半張臉露出非常認真的神情,林登這才正色道:「對窮人來說,他們永遠在饑荒里,士兵,多半是窮人。」
「他們普遍負債纍纍,來自倫敦郊外農村從事農業的小伙子們工作仨月就能買得起一件胸甲,但他們成年累月的工作也未必能滿足全家的口糧。」
「尤其因為我們的戰爭。」
林登有些刻意地提到『我們』,並試圖把這個詞說得自然,不過還是有點生硬:「戰艦把海外封鎖,陸軍逼近倫敦,讓城內的糧價又翻了一倍。」
「因此也許他們不夠忠誠,但少個敵人從比多個敵人好。」
在林登的認識里,明軍每個人都吃得很好,就連由降兵組成的普利營口糧也比倫敦的軍隊吃得好。
除非他們沒有任何長遠打算,否則明軍一定軍餉軍糧非常充足。
那肯定是充足的。
普州的軍餉,就沒有需要應明負責的人。
東洋旗軍的軍餉自然由東洋軍府負責,在他們遠征艾蘭的前半年,軍餉在東洋軍府計數,而後乾脆在本地以部分戰利支付。
艾蘭軍的軍餉由艾蘭王支付;牧野營的軍餉早在招募之時就被李禹西付了半年的,如今儘管名義上由普州負責,但實際上還是李禹西花錢。
普州的軍餉,基本上隨着戰爭進入良性循環,由應明徵戰,沒收貴族、修道院、富商的財產與地產,一應金銀器皿、裝飾貨物或者任何對應明來說值錢又用不到的東西,統統交給李禹西。
普利縣作為牧野去往歐洲的中轉站,如今已經被李禹西利用上了,他的煙草船隊在戰爭其間依然在運作。
只不過因為還要運載糧草的緣故,每艘船三百箱煙草的運力降低為每船一百二十箱。
他們的航線沒變,依然是牧野啟程向東北航行至歐洲北部南下抵大明港,每船扣除所有成本後的利潤由一萬九千兩降為七千六百兩。
但實際上李禹西也沒少賺,因為他的船在普利卸掉糧草後並不空船,而是把應明與普州用不上的戰利品裝滿船艦。
這些藝術品、古董、寶物會在西班牙大明港的李旦接受其僱傭專業匠人的鑑定,做出定價,而後經由多種渠道或打包賣出、或進行拍賣,以及將其中珍貴的東西送回東洋軍府,由陳沐運回國內。
一個完整的戰爭附屬品傾銷產業鏈。
正因有利可圖,才讓看起來花了最多的錢像天下第一號冤大頭的李禹西對這場戰爭最為支持。
甚至於煙草大亨生怕士兵在陌生異域挨餓受凍,幾乎要什麼送什麼。
再沒人比他還期盼戰爭,李禹西已經開始派人全面探查整個英格蘭的島
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