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雀替

    連林林正在跟許問講當初連天青建築這個亭子時的情況。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那時候連林林剛到這個新地方,一切都不適應,高燒的殘餘還讓她有些昏昏沉沉的。

    連天青心疼自己的女兒,一直把她帶在身邊,耐心地對她講話。

    那時候,連林林有點模糊的世界裏充斥的全是這座亭子,對此的記憶非常深刻。

    當時的姚氏木坊還沒有擴張成現在這樣,只是一個小型的作坊,坊里人手比較少。

    連天青基本上就是自己一個人完成這座亭子的。

    從挖掘地基、放置礎石、搭建亭子框架、填充骨肉,到最後的修整細節,他一共忙活了一個月的時間。

    「你看這亭子上的雀替,全是我爹雕的。他當時問我喜歡什麼,我說我喜歡樹啊,他就選了六種樹木雕了出來。你看,這六個雀替,每一個都是一種不同的樹!」

    許問順着連林林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

    許問這次回去看了不少書,書本里的內容此時清晰地浮現於他的腦海。

    雀替又叫撐拱,也叫牛腿或者馬腿,指的是檐柱外側用以支持挑檐檁或挑檐坊的斜撐構件,主要起支持建築外挑木、檐與檁之間承受力的作用。

    這個構件在明朝中葉以前非常簡單,基本上沒有裝飾作用。之後比較常見卷草、靈芝、竹、雲或者鳥獸等裝飾雕刻,到了清朝的時候變得更加複雜,精雕細鑿,要求「密不透風」。什麼亭台樓閣,傳說戲曲人物,幾乎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搬上去,極大地體現了木匠的想像力與雕刻能力。

    許問尤其關注的一個細節是:這個構件各個朝代各個地方的稱呼是不一樣的。

    宋朝的時候它叫角替、也叫綽幕,明代的時候它開始大規模流行,但直到清朝時候,「雀替」這個稱呼才正式出現。這一帶是江南,它在木匠里的稱呼應該是「牛腿」,連林林怎麼會用「雀替」這個詞?

    許問雖然到現在也不清楚班門世界究竟是哪個朝代,但不管怎麼看也不是清朝啊。

    既然不是清朝,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稱呼?

    這個世界真是太奇怪了……


    從雕刻與使用風格來看,這個雀替不可能出現在明中期以前,更像是明朝後期到清朝的轉變時期。

    它精雕細琢,雕刻得精細而複雜,但又不像清朝流行的那樣「密不透風」。

    就如連林林所說,連天青雕刻的是一種樹木,許問一眼就能認出這是榆樹。

    卵形的樹葉,邊緣帶有鋸齒,葉脈非常清晰。

    連天青雕刻得很是細緻,許問能看見掩映葉間的大串榆錢、縱裂粗糙的樹皮……甚至連葉脈上微微的絨毛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許問轉了個角度,去看另一個雀替。

    這一個雕刻的是柏樹,挺拔修長,有凜然之姿,是與榆樹完全不同的風範。

    六角亭,六個雀替,每個都是不同的樹種,全部都是常見的實用木。

    許問看着它,甚至可以想像當時連天青一邊雕刻,一邊對女兒絮絮叨叨的情景。這樣的連天青,也只會出現在女兒面前了。

    「咦?」欣賞的過程中,許問突然想起了什麼,發出一點聲音,目光更加專注。

    「怎麼?」連林林疑惑地轉頭看他。

    「那個木雕!」許問今天這大半天,想的都是連天青給他佈置的作業,這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想了起來。

    他一直在想,那個釣魚老者的木雕到底是做什麼用的。

    造型結構有點特殊,看上去不像純粹的擺件。

    現在他突然意識到了,這是個雀替啊,功能性的構件,跟純裝飾性的擺件當然是不一樣的。

    順着這個思路,許問繼續去思考,突然間領會了這個殘缺雕刻中間的某些細節的用意。雀替需要起到支撐作用,需要符合力學原理,所有的裝飾性都是在這個前提下衍生而來的。

    「紙!」一條條線條、一個個圖像在許問腦海里舖陳開來,他急着叫道。

    連林林咚的一下從欄杆上跳下來,急急忙忙去給他鋪紙研墨。

    好在這些東西都是齊全的,沒一會兒,許問提起筆,凝神於紙面之上。



  
沙包推薦:  
隨機推薦:  重生初中:神醫學霸小甜妻  嘉平關紀事  新白蛇問仙  正義的使命  極限伏天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匠心"
360搜"匠心"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