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城被皇帝親率驍果攻破之後,復名襄平。
遼東,在戰國時代屬於燕地,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
站在這座剛剛修復不久的雄城上,魏徵為羅成介紹道,「戰國之時,燕國的燕昭王姬平置遼東郡,郡治襄平,便是此城。西晉時改為遼東國,後復郡,十六國後燕末被高句麗佔有,直到如今,終於再為我漢家光復。」
秦統一天下後,設遼東郡,當時設縣十八。
「這是一片沃土啊,你看這可是最肥沃的遼河平原,只要疏通一下河道,開挖渠道,那便能灌溉這遼河兩岸無數的平原沃土,使之成為一座大糧倉。」羅成也感嘆着道。
魏徵這時有意無意的對羅成講起一場大戰。
「那是在三國之時,襄平遭遇的一場史無前例的慘烈大戰,由司馬懿率領的曹魏大軍,長趨四千里,遠赴遼東,征討當時叛逆背反,自立為王的遼東太守公孫淵。」
「我好像也讀過這段歷史,不過記的不太清楚,跟我講講。」
襄平之戰在三國史上,也是一場極有名的戰役。
當時司馬懿揮師遠征,以四萬之兵,趨四千里,卻一役徹底剷除了公孫家的勢力,使曹魏永久解決了後顧之患,完全了北方的統一。
在這一戰上,司馬懿的用兵,不論是戰略還是戰術,都堪稱古代軍事戰爭史上的遠征戰役典範。
「當時的遼東公孫氏,是由公孫淵在位,公孫淵是遼東公孫氏政權四代君主中最有野心的一位。公孫淵即位之時,所面臨的天下局勢是魏國與吳蜀聯盟的南北對峙,雖然中原的魏國是遼東名義上的宗主國,可公孫氏一直控制着遼東脫身其外。」
「歷三朝之後,前人積累的國力,和當時南北對峙的僵局正好為公孫淵的野心提供了施展的空間,他試圖左右逢源,以便在三國間漁利,恰好東吳的孫權也想在曹魏背後插刀,利用公孫家的遼東對其形成威脅。」
也正因此,公孫淵即位後,遼東和東吳之間就接觸頻繁,眉來眼去,曹魏當然不願意看到遼東脫離自己,並成為威脅,可當時魏國主要集力都還集中在祁山和淮南戰場,也無餘力處理遼東。
直到後來公淵氏徹底背反,魏明帝才不得不決心先滅掉公氏孫。
魏明帝選了司馬懿統兵四萬遠征,司馬懿用兵如神,他避實擊虛,既示弱以穩敵之心,以便合圍,又血戰以折其銳,並收殲敵之功。
羅成知道襄平之戰,還是因為讀過***評註的資治通鑑,這一戰是他圈點最多的三國時期戰役,也是實現統一的一次重要戰役,此役過後,東北邊塞再次安定,重納入中華版圖。
直到南北朝時代,鮮卑慕容氏最後失陷給高句麗一直到如今。
不論是當年的公孫氏,還是後來的慕容氏,他們都曾經長期割據遼東,只不過最強盛時期也只能偏居一隅而已。
而在經過高句麗人二百餘年的統治後,整個遼東更是大變了樣,想要在這裏建立統治不容易,如果羅成這樣的大將,想要割據遼東,則更難。
魏徵是提醒羅成,割據有風險,稱王需謹慎。
此時已經是十月下旬了。
羅成回到遼東也已經有一個多月,李淵請辭的奏摺呈到皇帝面前後,最終還是通過了,李淵如願以償回了京,不過沒有當上鴻臚寺卿,而是做了殿內少監。
新城郡太守空缺,最後還是由侯莫陳乂接任了。
一切都如羅成期待的那樣。
在第一場霜降之前,從中原陸陸續續一共流放過來約十萬人口,其中青壯約三萬左右,另外遼東還有約二十來萬的俘虜。
駐軍方面,遼東郡現在駐軍三萬六,旅順郡駐軍一萬二,建安郡駐兵一萬二,新城郡駐兵兩萬四,另外柳城和遼西各駐軍一萬二。
關外六郡,共駐軍十萬零四千人馬。
其中戰兵六萬,輔兵四萬餘。
趕在霜降前,羅成各郡巡視督促,總算是把冬小麥搶種下去。
按照他在旅順的安排,羅成把各郡的地都分了下去,每個駐守士兵都分到一百畝的永業田,另外的田則做為軍屯,以及公廨
第522章 割據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