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應天府早已經超過了原本的城市承載規模,永樂年間朱瞻基要求取消城牆的作用,還有大臣反對。筆神閣 bishenge.com
但是現在,城牆內的城市,早已經變成了內城。朱元璋時期興建的外城牆,現在成了應天府的城市輪廓。
因為城市規模的擴大,應天府已經很難說哪裏是城市的中心。
夫子廟一帶,是應天府的市井消費中心,玄武湖一帶,是文化中心,皇宮一帶,是行政中心,夾江一帶,是工業中心。
在這些地區之間,也有許多自發形成的商業中心,正是這些不同功能的城市集群,讓應天府這座城市,充滿了迷人的魅力。
不過,城市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相當多的現實問題,比如污染,比如治安,還有因為城市發展帶來的貧富差距和社會矛盾。
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人口達到三百萬的超級城市,因為配套設施的不足,或者說輔助功能的缺陷,導致的城市問題,遠比後世要多的多。
但是,這些問題並沒有在現在就成為社會矛盾的主流,因為一切都被掩蓋在了當今的繁榮之下。
在朱瞻基看來許多嚴重的問題,但是對當下百姓來說,卻是習以為常,甚至是引以為豪的。
就好比擔任了城市主要排污功能的金川河,在城市的飛速發展中,污染問題非常嚴重。
但是人們並不看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甚至認為金川河的污染,是城市發達的表現。
同樣的道理還被人們套用在夾江工業區的鋼鐵廠等大煙囪上面,在朱瞻基看來需要防範治理的問題,在人們看來是應天府的驕傲。
城市的人口增加,也衍生了許多相應的問題,比如居住條件降低。
但是,許多在應天府務工的外地人,一家老小搭建一個窩棚就能生存,也不認為這就是苦。
在夾江工業區南部的城市邊緣,這樣的窩棚區越變越大,形成了一個畸形的貧民區。
但是這些人們寧願留在應天府當貧民,也不願意離開應天府,去其他地方當個小地主。
應天府產生的虹吸效應越來越強,不僅大明人,就連東瀛人,朝鮮人,他們也都被吸引了過來。
在幕府山和燕子磯之間,就形成了龐大的朝鮮人和東瀛人聚居區。
他們在大明當下人,當苦力,站穩腳跟以後,把自己的家人們也接了過來,就形成了城外的外族人聚居區。
雖然在大明他們是下人,是底層,但是在大明,他們不用擔心受人欺負,甚至連命都丟了。
對他們來說,在這裏當下人也比在自己國家朝不保夕的好。
而大明的快速發展又離不開他們,特別是在大明人的選擇餘地大增之後,就連普通的大明百姓,也不願意再讓自己的子女去當下人。
而大家族裏面又離不開這些人,所以就只能從與大明人相差不大的朝鮮人和東瀛人裏面挑選這樣的人來為自己服務。
為了控制外來人口,應天府建立了嚴格的從業資格篩選。但是面對巨大的人力缺口,很多時候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大明因為大肆移民,取消了原本的戶籍限制,准許百姓可以有目的性的遷徙,這也造成了流動人口的增加。
應天府要移民的人因為短期滯留,也增添了不少。
這一切,給應天府的發展帶來了繁榮,也帶來了管理的難度。
不過,在這個沒有人權的時代,粗暴野蠻的管理並不會導致太多的反抗。
就比如說,許多街區都會安排衙役抓捕流浪漢,如果沒有身份,沒有正當職業,又沒有住處,只會被抓進監獄去服苦役。
總之,這個城市對於當今的百姓來說,是一個夢幻之城,但是在朱瞻基,還有着諸多的不足。
對八歲的朱佑樘來說,熱鬧的市井是那麼的繁華,這裏有數不清的吃的,喝的,玩的,哪怕是街邊一個賣糖人的小攤,都是那麼的好玩。
朱瞻基陪他在一個吹糖人的小攤前面站了足有一刻鐘,看他買下了一大堆各種各樣的糖人,說要回去送給其他的兄弟姐妹。
等他心滿意足要走的時候,朱瞻基才說道:「今日曾祖帶你出來逛街,回去了以後,你要
第四十六章 教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