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黃河兩岸的慘狀,用一句哀鴻遍野都完全不足以形容。
根本就是易子而食,餓殍遍野。
這都是要寫進史書里去的啊。
弘晝緊捏住自己的雙拳,原本修整得很短很整齊的指甲,都已經扎進了掌心,滴滴鮮血從掌心滲出,弘晝卻毫不在意。
堂堂大清,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
說實話,他弘晝並非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荒唐王爺,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自污,是為了解除當今皇上對自己的猜忌而已。
他那首傳遍朝野的《金樽吟》,正是自己示弱於皇權的表現。(注1)
然而這不代表着,他必須忍受眼前這種屈辱。
這次來黃河賑災,是他主動申請的。
實在是帝都的政壇風雲,他有些承受不住了。
乾隆已經登基十八年了,那些原本不由他來操縱的權力,他也在漸漸收回。
然而母后不知為何,總把那些原本理所當然應該屬於皇上的權力,緊緊地攥在手心裏。
外人不知道,還以為是太后專權。
然而弘晝很清楚,自己的母后並非一個嗜權之人,她早就想頤養天年了。
不知從何時起,兩者之間的矛盾,漸漸明朗化。
弘晝作為太后黨的領頭人,很多事本來也不是他說不去做就可以不做的。
比如招攬江湖人士充做助力,這本身就是太后的主意,而在被皇上斥責之後,弘晝本身已經解散了大部分的實力,只保留了一部分精英和一部分新投靠無處安置的力量。
然而太后的意思,卻是讓他繼續保持招攬力度,無非是手段得比以往更高明一些,讓別人抓不住把柄就好了。
而這一切,都意味着他是在和自己的兄長打擂台。
他的這位兄長,自小聰明果敢,為人又謀算頗多,如果可能,弘晝真心不想和乾隆為敵。
所以這次,他特地申請出來賑災,實則是想要儘快遠離朝堂紛爭那個可以吞噬掉人命的漩渦。
然而沒想到,這黃河兩岸的一切,卻讓他看到了大清朝廷,那看似不可一世的國力權柄上,無可掩飾的破陋。
一個號稱盛世王朝的國度,居然有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在餓肚子,在易子而食……
這還能說是盛世嗎?
這根本就是亡國之兆。
大明是如何亡的?
黨爭耗盡了朝堂的元氣,外敵消耗了國家的精氣,而真正給大明致命一擊的,正是全國各地紛至沓來的。
大明,並非亡,而是亡於流寇,亡於李自成,亡於張獻忠,亡於全國各地掃不滅,殺不光的反賊。
這些反賊,本身都是辛勤勞作,含辛茹苦,只為了一口糧食而出賣全家勞力的老百姓。
是饑荒,是貪官逼着他們走上了殺官造反的死路。
這才多少年?
一百多年,不過就是兩三代人。
大清的上上下下,都把這種經驗教訓給忘了嗎?
一雙堅定的手,扶住了搖搖欲倒的弘晝。
沒有回頭去看,弘晝便道:「回來了?查實了嗎?」
「查實了,河道總督高斌昏聵無能,屬下同知李焞、守備張賓等貪瀆治河銀兩,是導致這次黃河大災的直接原因。」&bsp;(注2)
此次決堤位置,居然是在黃河河套的蘭州一帶,這實在是高斌等人的罪責,要知道黃河下遊河道變窄,歷年來決堤事故不斷,朝廷的治河費用大都用在下游較多,而這河套地區,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利一套」的說法。
這裏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歷來都是華夏最大的糧倉之一,只要維持基本的養護,根本不至於發生災害,更別說這種百年一遇的災害了。
這是在掘大清的根本啊!
弘晝雙目通紅,渾身都在發抖:「查,查實了就抓,該殺就殺,一個也別放過!」
幾乎是怒吼,讓弘晝身邊的那位老者渾身都不由得顫抖了一下。
雖不是君王,卻有君王的擔當,可惜啊,晚出生了那麼幾年。
老者嘆了口氣,慨然應諾,垂手退下,出了軍帳大門。
弘晝深深地吸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