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戰國以來,平陽雖然不是魏國都城,不如大梁,安邑一般名聲在外,但是它的地位並不低。
作為魏地第三大城,平陽一直就享有深溝高壘,金城湯池的威名。當初魏國從安邑遷都大梁,其中考慮過平陽。
若不是大梁最為富饒,性情喜奢的魏王絕不會選擇大梁,而是選擇平陽了。因為平陽深溝高壘,面對秦軍鋒芒將會無比的安全。
這一刻,龍都肆無忌憚,憑藉的正是平陽雄踞沃野而又易守難攻的長處。而今大秦帝國遭受重創,國力軍力大有減弱。
特別是魏國有大軍二十萬,攻滅別國雖力不能及,然要固守自保,顯然遊刃有餘。這正是龍都的信心所在。
縱然他清楚秦帝胡亥的難纏,清楚通武候王賁的名震天下。但站在平陽城頭,龍都傲視群雄。
只是丞相魏越並不這樣認為,西魏立國以來,龍都強行徵兵抓壯丁,納入朝廷統轄,將全國軍馬整編訓練為二十萬大軍。
五萬分佈在周邊要塞,三萬駐紮在平陽城外,兩萬駐紮在平陽城內。與此同時大梁駐紮兩萬,太原郡駐紮三萬,上黨郡駐紮五萬。
魏越清楚新軍的整編訓練,龍都始終是事必躬親。他雖為親力親為,卻也知道一年時間內,弱小的魏國訓練不出一支二十萬的精銳。
況且因為強行徵兵,魏國內部民生哀怨,況且上黨與太原屬於故趙國,其上生活的百姓都是趙人。
雖然同屬於三晉之一,但是數百年的地域文化影響,早已經名存實亡。在中原大地之上,魏人是魏人,趙人是趙人。
趙人不可能輕易對魏國歸心,整個西魏國中也只有河東郡才是西魏的根基,真正的屬於魏國,擁護魏王。
目光閃爍,魏越認為,魏國想要崛起困難重重,必須要徹底讓上黨郡,太原郡國人百姓歸心。
然後整軍經武,吞滅幾個小諸侯,開拓國土增強實力,然後才能與大國抗衡。
目下魏國畢竟太小,又夾在秦趙楚齊幾個大國之中,沒有縱深可供迴旋。這一點,魏國甚至不如大秦帝國。
因為大秦帝國有廣闊的隴西縱深,丟了關中也不至於亡國。
然而,魏國不同,平陽一失,秦軍鐵騎一夜之間便可踏遍河東腹地,逃無可逃,只有亡國滅族。
因為上黨郡與太原郡,尚未歸心。趙人不可能為魏王而戰,除非有極大的賞賜與經年累月的影響。
戰略縱深,對於一個國家能否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堅持下去,有着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在這樣的蒼茫亂世,更是如此。
一時間,魏越念頭萬千,想到了太多。
……
看到魏越神思不屬,魏王豹悠悠一笑,道:「丞相,對於秦軍東出,以及我西魏生死未卜,面對如此窘境,敢問計將安出?」
聞言,魏越望着大好河山喟然一嘆:「中原列國並存,天下諸王欲爭。西楚佔有九郡,大秦佔有八郡,趙國佔有六郡。」
「遼東王劉季劍指漁陽郡,齊王田榮正在挑釁西楚霸王項羽的霸權,而我西魏地處中原,列國包圍……」
「我西魏夾在大國之中,可以說是只有困守而死一條路。」這一刻,魏越成算在胸,一字一頓,道:「抗住秦軍東出,聯合天下諸國重創大秦帝國。」
「使之數年無力東出,然後我國加快消化上黨郡,太原郡,整個三郡歸心,齊心協力助魏。」
「如此一來,一年滅殷,取河內之地。一年滅河南,吞併三川地區;一年滅韓,吞併洧水北岸的山原要塞。」
「而後幾年,再趁機從秦楚趙三大國的夾縫裏搶得臨江,衡山任何一兩個小國。屆時魏國就成了地廣三千里的大戰國,一展雄圖當非難事。」
這便是魏越思謀一年有餘的魏國大策,只是尚未提出就遭受到了秦軍東出的巨大危機。
念頭翻滾,魏越大是憤然,對魏王豹慷慨陳策:「當下秦軍東出,我西魏首當其衝。故而,我國不得不先行放棄滅殷滅河南大計,聯合齊趙楚三國,全力抵禦大秦帝國。」
「只不過在戰勝之後,我大魏挾戰勝之威南下滅殷,滅河南,則更為順利。由此觀之,秦軍東出,對於我大魏未嘗不是好事。」
說到
第278章 長策若成,擴土三千里。(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