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來為東出?」尉繚從軍吏手中接過茶盅。
「嗯。」胡亥點頭:「國尉上書東出之策,令朕夜不能寐,輾轉反側!」
尉繚擱下茶盅,肅然長嘆,道:「陛下,大秦帝國此際的實力,你我皆心知肚明。」
「守成尚且不足,更別說東出。臣當初之所以上書東出之策,是因為大秦帝國朝野上下需要。」
「民需要陛下東出,彰顯老秦風範,讓老秦人重新樹立大國氣象。軍需要陛下東出之策,重鑄大秦虎狼之師的鐵血雄心。」
說到這裏,尉繚沉吟片刻,道:「如此之時,不是我等想要東出,而是大秦帝國朝野上下,萬眾一心想要東出。」
「呼……」
長長的吐了一口氣,胡亥一時間愣怔:「國尉,若是全面東出,就要冒以一敵眾的風險。」
「如果沒有二十萬大軍,就當穩妥採取守勢,待實力具備時再魚躍而出。」
……
尉繚出身兵家,師承鬼谷子一脈。其獨善兵法,自身更是親自製定了始皇帝統一六國的戰略。
其才,其智,其謀,皆屬當世第一!
從再一次踏足咸陽,尉繚便開始了對大秦帝國軍爭大略的深究謀劃。
對於天下大勢瞭然於胸,對於大秦帝國處境更是心知肚明。基於此,尉繚要謀求的,是一條紮實可行的用兵之路。
尉繚於鬼谷之中,熟讀《孫子兵法》,《司馬穰苴兵法》,《吳起兵法》等先賢用兵之得,從而有了一套用兵理論。
寫出《尉繚子》的尉繚,一身所學皆已大成。正是如此,他才會向胡亥上書東出之策。
尉繚的謀兵思路深受《司馬穰苴兵法》的影響,最大特點是據勢論兵,而不是以兵論兵。
從少年時代浸淫於各種名家兵法,心無旁騖,思考用兵之路從來與人不同。
這不是尉繚第一次擔當大任,也不是第一次從一個國家的角度尋求用兵出路。自然對兵事之外的整體形勢甚為關注。
在上書胡亥之前,尉繚做了一件大事。他翻閱了國尉府的典籍,他又在左相府,治栗內史府作了仔細的查詢。
對大秦帝國當下的的土地、賦稅、人口、國庫、生鐵、糧食、馬匹、兵器等,都有了極為清晰的認知。
當這一切都清晰的擺在尉繚面前,他立即有了清醒的判斷——三年之內,大秦帝國沒有主動東出的能力,更沒有全面東出爭雄的能力。
尉繚飲下一大口茶水,喟然長嘆一聲:「陛下,對於大秦帝國而言,在刀兵連綿的大爭之世。五萬新軍閒置三年,甚至於五年,是一種罪過。」
「況且大秦帝國裝備精良的五萬新軍三年無事,只會空耗大量財貨糧食,如此一來,得不償失!」
驟然之間,胡亥目光炯炯地盯住尉繚,道:「國尉心頭有何思謀,不妨說出來,以解朕心頭之惑!」
尉繚肅然,道:「陛下,當下大秦帝國必須要思謀出一條出路,唯有出奇制勝,打能打之仗,縮短積聚國力的時間。」
說到此處,胡亥眼睛一亮。他清楚的聽到,出奇制勝,打能打之仗,縮短積累國力的時間。
心頭翻滾,尉繚此策與胡亥所想一致。他們都清楚,想要縮短凝聚國力的時間,唯有以戰養戰之策。
剎那之間,兩個人都有一種心有靈犀的感覺。
胡亥一擺手:「國尉心頭良謀,何不細說——」
「是!」點頭稱是,尉繚肅然一躬:「陛下,請入後院。」
「好!」拍手叫好,胡亥與尉繚大步而出,來到了後院。
……
當胡亥走到後院之中,看到場景之時,心頭忍不住對尉繚肅然起敬。
在國尉府後院修造了一大片縮小的大秦帝國邊境地形,其上有大秦帝國各大關隘,山川河流。
看到這一幕,胡亥有一點明白。為何兵家如此之多,唯獨尉繚璀璨奪目的原因了。
不僅僅是師出名門,更因為尉繚思謀,永遠在於他人之前。料敵先機,這是一個兵家最應該具有的本領。
胡亥站在這片縮小版的大秦帝國山川前凝神發怔,他心頭頗有一種眼前這便是朕的天下的滔天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