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舖,鐵場堡、永安堡、三山營堡......,松錦之戰失敗多年之後,明軍首次踏出山海關,來到關外土地上。
身在盛京的多爾袞一日之內接到了至少四處告急的線報,往近了說,中山狼孔有德已經接連攻陷金州、復州,鎮守海州城的祖大壽也在此時率部歸明,怕已經在前往天津軍港的路上。
聽到孔有德越過海州,直逼盛京的前沿重地自在州的消息,便是多爾袞也不淡定了。
自在州原屬大明遼東都司,被建奴竊占以後,一直承擔着轉運兵馬和物資的重擔,不容有失,多爾袞隨即下令多鐸率正白旗前去。
出人意料的是,就連覺華島也有明軍官兵活動的跡象,甚至黃得功的部隊都已經出關開始圍攻廣寧,前方堡壘幾無抵抗便紛紛易換旗幟。
藺養成同樣率部北進,將清軍早就撤離的朵顏三衛一帶,再次收納到大明的疆域之下。
各處明軍在同一時間動作起來,根本不像是佯攻,一時間,各處雲起響應,原本穩固的廣寧城忽然變得岌岌可危。
多爾袞稱帝以後,很快開始在盛京進行一系列的軍改,他將代善原本的正紅旗與鑲紅旗結合,編為新的鑲紅旗,讓碩塞統領。
又把鑲藍旗的部分旗丁遷入正紅旗,與剩下的兩紅旗甲兵編為正紅旗,自己做旗主。
餘下的各旗也都差不多,原先幾次在關內的戰敗,使得滿洲八旗各有損傷,尤其阿濟格的兩白旗,幾乎全軍覆沒。
阿濟格被唐通所殺,對整個滿清的打擊是巨大的。
為彌補兩白旗巨大的損耗,多爾袞下旨徵召新的旗人入編,就像前些次建奴徵召一樣,輔兵全部直接轉為步甲,但凡能拿動兵器的旗人,全都被強制徵召入伍。
在此之後,多爾袞將損失較小的一些旗與損失大的旗混編,很快形成了新的滿洲八旗編制,即便如此,如今的八旗依舊不能再與原本那樣相同。
首先是人數上,原本的八旗有十幾萬,現在即便多爾袞徵召了新的旗人,最多也只有十萬人不到。
還有就是蒙八旗和漢軍旗的編制,無論多爾袞再怎麼強行組建,幾乎也已經十不存一,蒙古人和漢人都不願意再為滿洲作戰,逃亡嚴重。
針對這種情況,多爾袞將蒙八旗合為一旗,稱為蒙軍旗,將漢八旗也徹底整合為漢軍旗,並且新封兩個漢人親王。
耿仲明之子耿繼茂襲封懷順親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襲封智順王,以此二人繼續統領漢軍旗。
蒙軍旗被交給同滿洲比較親近的東翼科爾沁、土默特等一些蒙古親王統率,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皆由多爾袞直接統領。
其它滿洲六旗除了交予多鐸、碩塞等一些主要親王分任旗主的那些,多爾袞又下令,餘下的分別由各親王、郡王子侄及擁有戰功的貝勒們統領。
廣寧是防備明軍的前沿重地,後方寧錦兵力也是不足,若廣寧有失,將展戰線拉到寧錦,很有可能出現多爾袞最不願意看見的局面。
那就是山海關方向明軍和孔有德一部會合之後,很快會形成從兩個方向直逼盛京的局面,到了那個時候,關外人心便勢難收拾了。
便是多爾袞,也沒有想到這是明軍的疲憊之計,因為如今結合各種消息來看,都像極了崇禎皇帝想要趁自己內亂而出關。
將多鐸調往自在州以後,多爾袞一旨令下,將碩塞由郡王晉升為承澤親王,以其統率代善原領的正紅旗,前往支援寧錦、廣寧,抵禦出關的明軍。
除了孔有德、黃得功這兩面的明軍之外,藺養成在朵顏的一部明軍,多爾袞已是無力去管,實際上,現在的他最重要的是穩住人心。
在多爾袞看來,明軍收復土地不算什麼緊要之事,滿洲戰鬥力依舊比明軍要強,但是如今人心不齊,有想苟且偷安的,也有想退回老家的,沒了原來的那種進取之心。
更何況,多爾袞心裏也知道,明軍出關是不可能直接奔着盛京的,充其量也就是收復廣寧之後再向寧遠、錦州一帶。
這些地方與多爾袞真正的目的相比,都不值一提,就算用這些地方拖延住明軍的腳步,自己整合八旗也在所不惜。
稱帝之後,多爾袞並不是意料之中的一家獨大,還有除明軍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