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在吃過早餐之後,沈歡和孫成明他們便在螺旋槳三廠辦公室主任駱驊同志的引導下,來到了厂部大樓會議室。
此時厂部的領導們都已經到場了,沈歡他們一進入會議室,就迎來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螺旋槳三廠的廠長馬俊傑迎上來,伸出手來熱情地道:「歡迎幾位領導專家,到咱們廠指導工作呀,我是螺旋槳三廠廠長馬俊傑!」
雙方握手之後,又作了一番介紹,這時候會議正式開始,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如何做好新型常規潛艇大七葉螺旋槳的製造任務。
要知道新型常規潛艇,採用的大側斜七葉螺旋槳,是保證新型常規潛艇安靜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因為這種螺旋槳的七個葉片是非對稱的,不容易產生共振,機械噪音小。同時這種非對稱的螺旋槳,產生的氣泡也比較少,並且由於葉片數量多,在同等推力的情況下,可以降低轉速,這也是抑制噪聲的重要途徑。
新型常規潛艇配備了這種大七葉的螺旋槳,每分鐘八十轉時仍然能保持八節的巡航速度。所以現代潛艇絕大多數是七葉大側斜螺旋槳,而且是單槳。
為什麼不設計成更多的葉片呢?這就跟加工製造的難度有關了。要知道,葉片數量越多,加工製造的難度就越高,價格也會直線上升,因為要加工這種大七葉的螺旋槳,就要用到五軸聯動數控銑床,可是這種五軸加工設備,屬於尖端軍備製造裝備,所以西方國家對這種裝備的出口有嚴格的控制。
在新型常規潛艇之前,中國的國產潛艇一直沒有用上這種大七葉的螺旋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加工水平達不到。包括毛熊也知道這種螺旋槳的好處,但是在早期的時候也造不出來,因為早期的時候他們也沒有這種數控加工設備。
中國方面直到八十年代,才偷偷地從腳盆國東之公司進口了幾台五軸數控機床,因而才具備了加工製造大七葉螺旋槳的能力。
當然沈歡也很清楚,中國國產的機床要到二零一四年,才能夠實現大七葉螺旋槳的加工製造能力,不過那時候就是更加先進的七輛六聯動機床了,那台機床的出現,讓中國一下子就成為了世界上能夠加工最大直徑七葉螺旋槳的國家。
首次採用了七輛六聯動方式之後,這種機床可以加工直徑最大為十一米的螺旋槳,加工效率比五軸聯動機床提高了一倍,加工精度也有提升。
只不過現在離着那台機床研製成功,還早着呢,螺旋槳三廠有一台從腳盆國進口的東芝五軸聯動機床,加工製造大七葉螺旋槳倒沒有太大的問題。
毛熊那邊也是因為得到了東之的五聯動機床後,才具備了大側斜螺旋槳製造的能力。
中國從八十年代開始追蹤國外的大側斜螺旋槳技術,但是早期由於缺乏對強度的深入研究,也是在使用中出現了槳葉彎曲變形的事故。
而新型常規潛艇是中國第一次採用大側斜七葉螺旋槳,雖然在首艇建造時已經試製了一個,但那並不是由螺旋槳三廠加工的,而是五昌造船廠附屬的一個配套廠製造出來的,那家廠子也有從腳盆國進口的一台五軸聯動加工機床。
當然那一次是國內首次加工大側斜七葉螺旋槳,還是出了不少的問題,最後在首艇的使用中,也發現了一些質量方面的問題。所以這一次加工的大側斜七葉螺旋槳,比原來的又有了一些改進。
這種螺旋槳的加工難度在哪裏?就是在於它的槳葉側斜角比較大,所謂的側斜角就是槳轂中心線與槳葉中心線之間的夾角,一般的螺旋槳只有十度左右,而大於二十五度的就叫大側斜槳。
普通的四葉、五葉大側葉槳加工難度已經很高了,更不要說是七葉的。理論上只要側斜角大於四十度,螺槳背面水壓變動情況會減少一半,所以大側斜槳對於抑止空泡的產生是要比普通螺槳理想很多的,更別提用在潛艇上的是側斜角更大,加工更精密,材料更先進複雜的七葉大側斜槳了!
新型常規潛艇的大側斜七葉螺旋槳,就像是彎刀一樣的,它的側斜角達到了四十度以上,加工難度大,精度高求特別高。角度限制特別嚴格,就算是有了五軸聯動加工機床,在加工製造過程中,也必須要嚴格按照加工工藝規程來。
這個會議開了一個上午,三方代表把這次的加工工藝細節進行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側斜七葉螺旋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