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儀將自己寫的內容,侃侃而談,聲情並茂。
她的主要觀點就是,導致這樣的結果,歸咎於十二年前的那次大規模的買官賣官。
不論對方是什麼身份的人,只要出錢夠高,就能得到相應的官位,哪怕是六部之首,尚書一職,也是能用銀子買到的。
當時之所以出現這個局面,是因為內憂外患。
邊境戰事不斷,鎮寧軍威遠軍秦軍全部奔赴戰場,秦軍的軍需,一直是秦銘自負盈虧,他從不向朝廷伸手要銀子軍餉,當然,就算他要了,朝廷也不給,當然,他也不會向朝廷繳納他每次戰役的繳獲品。
但是鎮寧軍和威遠軍出征,都是需要朝廷鼎力支持的。
那時候,正值國內瘟疫肆意,三年大旱,顆粒無收。
朝廷積蓄,在先帝時期,就不充盈,聽孫蔚尚和宋嬤嬤的意思,還是她母親秦婠婠出了什麼主意,才讓朝廷的國庫略微好看些,但是到底不足。
等到了本朝,趕上那些天災人禍,國庫就被掏空了。
後來之所以能很快補上,就是因為這樣一場由上而下的集體買官賣官。
雖然國家鬧饑荒,可有錢人多得是。
有錢人,更想變成有權人,這個政策一出,一時間朝中各個職位被一窩蜂湧搶。
最激烈的時候,聽說,就連一個縣令,都需要五千兩銀子。
朝廷明文規定了價碼,不論地方官員如何貪,但是這明碼標價的銀子,必須交上去。
大約用了一年的功夫,朝廷的國庫,就又充盈起來,然而,這一年,也隨最民不聊生的一年。
凡是拿錢買官的人,當時出了多少錢,日後勢必是要討回來的,不僅要討回來,而且要加倍的討回來。
吃苦受罪的,就是老百姓。
好在皇上此舉,也是無奈之舉,等到國庫充足了,立刻又開始整頓官場,重新開設科考,並且在科考的最後一輪,親自把關。
就是如此,那些中選的考生,十有八九也是花錢疏通了關係上來的,個別幾個實在才高的,別人就是想要擠也擠不掉的,才保住了名額。
然後在最後一輪,皇上親自出題,將那些靠着疏通關係上來的,全部打回原籍,不予任何錄用,只留下憑着真才實學上來的幾個。
然後,重點培養這幾個,再靠着這幾個人,發展另外一批人。
每一年,就這樣不斷的洗朝廷臃腫而雜亂的官員,直到五六年後,才頗有成效。
可到底,當年的禍根,還是沒有被清除。
王幼儀分析的,正是這些,她所言的,和趙瑜所想所知的,沒有太多出入。
雖然有些觀點頗為幼稚,可她這個年紀,能有這樣的見解,已經不易。
「這些,都是你自己的觀點?」趙瑜笑意盈盈問王幼儀。
王幼儀點頭,「是臣女自己的觀點。」
「難道不是族中男子素日的議論?」
王幼儀搖頭,「族中學裏,是不許公開議論這些的。」
「哦?」趙瑜有些好奇,「那他們公開議論什麼?」
王幼儀思忖一瞬,道:「王家族學,這些年,師傅教導,並非針對科考,而是教導了他們別的一些知識。」
「別的?」
王幼儀點頭,「祖父讓他們各自填選了志願,根據大家的興趣愛好,然後分門別類的選擇學習。」
趙瑜更糊塗了。
她原以為王家不出人才,是王淵鶴顧忌什麼,不讓王家人出仕,可現在看來,似乎她想錯了。
「比如,族中有對水利感興趣的,祖父就專門從江浙湖廣一帶聘請了師傅過來,教習他們水利知識,甚至師傅還專門帶着他們去實地考察學習。」
「再比如,族中有對行軍打仗感興趣的,祖父就聘請了師傅來教習他們如何排兵佈陣,然後把人直接交給鎮寧侯府安排。」
鎮寧侯府,無疑是三叔蘇恪了。
「總而言之,祖父沒有要求大家必須學習科考,必須入仕途,而這些年,族中學裏的子弟,似乎除了我意外,大家都對仕途沒有什麼興趣,他們更喜歡修建橋樑,整治河道,行軍打仗,礦石采冶這些,甚至有人喜歡經商
第五百一十八章 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