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被甩鍋的也不是什麼好人,他們也沒少從中原運輸武器過來。
不過這樣的事,也就是這個時代,到了後世,根本不叫個事兒。國與國之間,出售武器簡直到了武器傾銷的地步。
以本國先進的武器工藝打壓他國,甚至斷了他國的武器製造能力。朱桂也不介意學一下。
所以朱桂需要與暹羅王,特別是華商領袖談一淡。願意歸順的,保其不死。不願意的,管他去死。
接管了城防之後,朱桂便通知暹羅王可以來了。
只不過這是一次秘密的會面。所以不會有什麼惱人的禮儀,也不會有小學生獻花式的作秀。
其實小學生們懂什麼?再大的人物的到來對小學生們來說,他們只會記住--那天不用上課了。
越人的裝飾多是柚木製成。這些製造遠洋帆船上好的木料就這麼製成了家具、擺設,真心是浪費。
看到它們朱桂的首先反應是禁止。這麼好的船用大料,神經病啊!用它們打制家具。別的木頭不能用怎麼的?
特別是朱桂聽說這城主府用料上千根大木。
比如面前圓形的柚木桌被放置在大廳中央,就是一根萬年柚木的樹樁製成。這麼粗的柚木都可以制出四馬齊奔的遠洋寶船了。
但是在這兒,它僅僅成為本地頭人用來炫耀的一個道具。
真是「我去年買個表」。
雖然是秘密會面,朱桂也不是一個人,胡廉、朱能、侯保、馮貴都在。不在的左千戶巡視城主府。兩個川將負責城防。
是的,朱桂把所有明軍都調入了忠義城。
忠義城,在越人給明廷的報告中,是一個由心向明人的「義民」建設的小城鎮。有口千戶。
然而事實上,從趙陀時期,這裏就是常年駐紮超過二十萬大軍的軍事要塞。
胡廉的五萬人,兩個川將的兩萬,加上朱桂的三千中軍,連軍營都占不滿。只是恰好維繫了城防。
所以兵法上,什麼一軍在外,互為犄角,還是不要想了。
也就是越人自欺欺人,城中只留了幾千軍丁。否則明軍這點兒人手,連看俘虜的人也不夠。哪怕調上來李景隆留守的五千人馬也不夠。
不過由於種種因素下,忠義城的交結很和平,至少沒有嚇是暹羅王。暹羅王與林遙祝二人一起拜見了朱桂。
至於那些東瀛人,他一個也沒有帶。一方面他不覺得自己手中幾百人的東瀛兵團,號稱一萬,可以保護的了他。不然他也不會向大明求助。
第二,他是來求助的,而求助肯定要有個求助的樣子。身為暹羅王,他不想讓人看見他的那個樣子。如果不是他還需要林遙祝幫腔,林遙祝他也不想在場。
不過哪怕是秘密會面,必要的禮儀還是由侯保他們準備的妥妥的。因為來的人不僅僅是個王,他還是一個老朱認可,並加封的「王」。
只不過老朱不知道的是他所加封的暹羅王其實根本不是暹羅王,甚至他都不是暹羅人。他是南詔人,也就是現在的雲南。
南詔人逃亡時,被高棉人,也就是緬人捕為奴隸。後來大明崛起,緬人有心向大明騙朝貢,這時一個名為「阿瑜陀耶」的南詔奴隸站了出來,說他來自明國,知道怎麼與明人交流,怎麼騙保。於是他被打扮一番,擁有了土地,擁有了暹羅國王的身份,並受到大明的策封與認可,成為了自由人,也就是「泰」,由此誕生了。
只不過身為一名民族的創始者,身為一個王國的創立者。朱桂看不出他有什麼王八之氣,至於那幾十點的暗能,這時候朱桂也已經看不上了。
反倒是侯保他們,有些激動。畢竟是個王。如果是在南京,這種事他們連參與的資格也沒有。所以他們激動,到底是見到了一個「王」,還是為這資格激動,如果問他們,估計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後者。
畢竟暹羅王沒什麼看頭。一個……「老頭」?臉上有摺子,皮膚又黑,更重要的是一身僧人打扮。
拜託!你們丫的信的都不是佛,反而是佛的對頭,你們穿什麼僧人。
這打扮簡直是丫挺的在二戰身穿德軍軍裝,然後對盟軍說「我是女王的子民」一樣。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丫一個國
第274章、信仰中的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