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式剛剛結束,一位戴着眼睛的年輕記者參加過新聞發佈會,立即鑽進入住的酒店,坐在書桌前的椅子上面,如同老僧入定一般,閉着眼一動不動,大腦開始全速運轉,結合《十面霾伏》的情節以及首映式上的部分情況,幻想一部在戛納電影節上大受歡迎的新片該受到怎樣的待遇。
是不是事實並不重要,最為重要的是稿子要能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
年輕記者這時睜開眼睛,拿起面前的鋼筆,筆尖接連落在稿子上,發出「沙沙」的聲音。
「昨天,有幸在現場親眼目睹了《十面霾伏》的首映式。」
因為稿子發回去,不計算時差的話,也要第二天才能見報,所以年輕記者特意調整好了時間。
「真的是三生有幸,因為不在首映現場,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一部武俠片竟然能在戛納電影節上,在國際電影圈引發如此轟動!」
寫到這裏,年輕記者稍稍停筆,組織了一下語言,繼續寫道:「掌聲幾乎將盧米埃爾大廳的頂棚掀翻,如果盧米埃爾先生能夠看到這一幕,也會震撼吧?」
「觀眾,來自國內的觀眾,來自法國的觀眾,來自美國的觀眾,來自全世界的觀眾,全都在不停的鼓掌!」
「手,拍紅了!拍疼了!拍的麻木了!依然不停!隨着男一號的背影和男二號抱着倒在雪地上的女主角,悲痛欲絕的畫面就此在銀幕上的定格,隨着片尾曲演唱者、國際著名歌唱家凱瑟琳-巴特爾那極具磁性和穿透力的歌聲,隨着字幕一行行的滾動,全體觀眾起立鼓掌,掌聲如暴風驟雨,似乎要掀翻盧米埃爾大廳的穹頂,漸漸又變成了有節奏的擊掌,五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像是要永遠鼓下去。」
仿佛這一切都曾親眼目睹一般,年輕記者寫出的話語間,充滿了真情實感,甚至能叫人感覺到盧米埃爾大廳首映現場那感人肺腑的畫面。
「很多觀眾不自覺的落淚,被故事感染,為影片感動!」
寫到這裏,年輕記者想起來,還要適當的吹捧一番演員,戛納遠離東方,記者之間又與製片方有默契,想要寫什麼,還不是全憑手中這根筆?
年輕記者琢磨了幾分鐘,繼續落筆。
「女主演的臉上淌滿淚水,淚水映襯着她那東方式的迷人的微笑;兩位男主角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場面,一時間竟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張導演是見過大世面的,面對此情此景也不禁為之動容,帶着他的三位演員頻頻的向觀眾鞠躬致謝,但觀眾還是不依不饒,把巴掌拍得更響……」
年輕記者這幾年常駐國外,國外娛樂記者花團錦簇的吹捧看得太多了,難免學到了幾分。
如今順手拈來,更是恰到好處。
但年輕記者清楚,僅僅有觀眾是不夠的,還要扯上一些重量級人物,尤其國際電影圈的大人物,那樣才能突出影片和主創人員的不凡。
「這就是昨天發生在戛納電影節《十面霾伏》全球首映式上的一幕,隨後很多國際友人向劇組送上祝賀,荷里活相對論娛樂集團主席、美國億萬富豪羅南-安德森緊握張導演的手,既為影片感動,又為自己錯過《十面霾伏》的北美版權後悔不已……」
「本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主席昆汀-塔倫蒂諾與張導演緊緊擁抱……東方影片在這裏受到如此的歡迎,那份特殊的自豪感,在記者的心裏涌動、瀰漫、升騰……」
不知道是熬夜寫稿有點累,還是自己把自己寫感動了,年輕記者的眼睛,這一刻有點發紅。
他去衛生間洗了把臉,回來後繼續思考後面怎麼寫。
普通觀眾有了,大人物有了,對!還有國外媒體的看法!特別是同行們!
年輕記者瞬間靈感大發,筆記落在稿子上的「沙沙」聲又響了起來。
「我現場採訪了幾位外國同行。一位來自《費加羅報》的法國記者說:《十面霾伏》比《英雄》還要好很多,無論是畫面、打鬥,還是在表現人物、人性方面,都是創新的。他稱自己已經成了張導演的影迷。」
「而《德國電影周刊》的年輕女記者,認為《十面霾伏》是張導演拍得最好的電影:「如果參加競賽單元,一定可以拿『金棕櫚』!」
第621章 吹捧的通稿該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