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沿用舊制,順帶着武周朝又沿用唐制,關於食邑這一塊兒,是這樣劃分的。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爵位分九等,分別是:
一等爵:正一品,親王;
二等爵:從一品,嗣王、郡王;
三等爵:從一品,國公;
四等爵:正二品,開國郡公;
五等爵:從二品,開國縣公;
六等爵:從三品,開國縣侯;
七等爵:正四呂,開國縣伯;
八等爵:正五品上,開國縣子;
九等爵:從五品上,開國縣男;
除了男性的九等爵位,女性成員,又從正一品的公主,到正八品的奉儀,分為了十二等。
無論男女,有爵皆為貴,且有永業之地和采邑之所。
這就
這就有點誇張了。
都不用說女人,只說九等男性爵位。
一等親王,食邑萬戶。
二等爵,食邑五千戶。
三等國公,三千采邑。
四等郡公,二千戶。
五等,一千五百戶。
六等,千戶。
依次往下,七八九等分別是:七百、五百和三百。
按理來說,在創朝之初,對功勳文武大加封賞,這點食邑還真不算多。
你想嘛,手下的人跟你出生入死,打下這片天下,終於天下歸一,你當了皇帝,那你吃肉,兄弟們還不能喝湯嗎?
就拿太宗李世民來說,玄武門之變讓李二問鼎天下。
秦王府中的一眾文臣武將個個功勳卓著,像秦瓊、程咬金,長孫無忌、房、杜這些人,都封了國公,也就是食邑三千戶。
不過分吧?
一點都不過分!
那些擁護李二的叔叔伯伯、表哥表弟都封了親王,也不過分吧?
將來李二又生了一堆兒子,自己的骨肉,再封親王,也不過分吧?
都不過分!
那為什麼給吳寧加五百食邑,跟前面說的這些都沒法比,太平卻說很多呢?又提什麼皇帝與門閥的矛盾呢?
因為,開國的時候不過分,可再過個幾十年,那就過分了,而且很過分!
舉個例子,就拿吳王府他們家來說吧,算筆賬。
李千里世襲了吳王李恪的一品親王,也就是采邑萬戶。
可是,這還不算完呢!
李千里正房有四個兒子。
分別是:天水郡王李禧;蔡國公李瓘;郕國公李峒和成紀縣男李映。
一個郡王、兩個國公,加一個縣男。
這就是多少食邑了?
加一起是,兩萬一千三百戶。
別急,還有呢!
李千里的二弟李瑋生了兩個兒子,一個繼承了嗣王爵,一個過繼給了叔叔李愔,繼承了親王爵。
這又是一萬五千食邑。
三弟李琨,兒女之中,有五人有爵位,一個郡王、兩個國公,一個嗣王。
又是一萬六。
四弟李璄,歸政郡王,兒子是吳國公。
一萬五。
李千里還有一眾姐妹,不是公主,就是郡公,最次也是縣主,且不提,只說他們四兄弟。
四兄弟家裏加在一塊兒,食邑六萬七千三百戶。
六萬七千多戶是什麼概念?
大周朝一個中小型的州郡,所有的耕地、農戶加在一塊兒,差不多也就六萬多戶。
養活一個吳王府,就得傾一個小型州郡之所有。
而像吳王府這樣的門閥宗親,多不勝數,換誰誰受得了?
如果不加以克制,國家財政什麼都不用干,專門養活他們都不夠用。
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都有削爵、削奉的事情發生,也因此而出過亂子的原因。
其實就是因為開國皇帝大手大腳,可着勁兒地封賞,後世子孫卻要一直為祖宗還債。
太平公主解釋着,「其實,門閥和七姓十家都有壟斷朝政之嫌,可是其根本卻有不同。」
「七姓十家在民間,壓榨的是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