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聖后不會殺我,至少暫時不會殺。」
說完這句,吳寧不想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說到哪兒了?」
太平略一思索,「鼓勵海商說完了。」
「該是於藩商之道,應東緊西放。」
「這又是為什麼?」太平一臉的不解,「東緊西放?是不是海上的藩商貿易從嚴從重,而從西域陸路而來的商販卻另眼相待?」
吳寧點頭,「正是如此。」
「可如此一來,藩商從海上的利潤降低,不就逼着他們走陸路來唐。那樣,朝廷的稅收不就減少了嗎?」
「表面上看是這樣的。」吳寧拿着那本奏摺上提取出來的重點,給太平講解開來。
「可實際上,因為地域的關係,有些外邦商人是必胡走海上的,他們別無選擇。」
「西域寬鬆的政策,只是逼迫那些從陸路也能來唐的商人,走絲綢之路通商。」
「況且,一但大唐海商佔據了海路,陸路就成了外海商人入唐最好的選擇。」
「不懂。」太平慵懶地靠在牆邊,「若是西域來商也收重稅,大唐財稅豈不更高?為何多此一舉?」
「不懂我可以教你。」吳寧頗有耐心,指着紙上道,「你說增加那點財稅若和西域穩定比起來,哪一個更重要?」
「哦??」
太平稍稍提起一點興致,「好像是穩定更重要些。」
「對嘛!」
讓絲綢之路更加繁盛,把西域各國和大唐更緊密地用商業手段聯繫到一起,這對大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
「東緊西放???」
遠在千里之外的武老太太也同樣思索着這樣一句話。
老太太似乎有點明白吳寧的用意,可是又抓不太準,趕緊從箱中翻出下一張紙。
「」
結果老太太迷糊了,「這又是什麼法戲???」
只見紙上,亂七八遭全是她看不懂的墨線。
好吧,這叫曲線圖。
吳寧把年代流逝當成x軸,以銀錢數額當成y軸。
然後,把近六十年來大唐與西域各國的貿易額度,還有發生衝突、劫掠之時,邊境各州損失財貨多寡,做成了一個雙曲線圖。
這東西武老太太第一次見,哪能一下就看懂。
可是經過吳寧的細微講解,加上天資卓絕的悟性,武老太太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端倪。
她發現,代表貿易的那條線,一但到了走勢很高的年景,那代表邊境摩擦、蠻夷劫掠的那條線,就會走勢很低。
甚至貞觀後期,西域商路昌盛的那幾年,邊境幾乎就沒發生什麼戰亂。
而相對的,一但西域、吐蕃這些年發生什麼災害或者貿易減少,那兩條線就正好倒過來了。
「這倒是有趣!」
武老太太沉吟了起來,「他想說是,因為戰爭的緣故使得貿易降低?」
可是,吳寧在這張圖里傳達的意思,好像又不全是如此。
他想說的是,這兩條線是,是相輔相成的?戰爭必定會阻攔貿易,可是貿易同樣也可能減少戰爭。
現在老太太有點明白吳寧這個「東緊西放」的意思了。
說白了,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要是能生存,誰沒事兒也不會喜歡和當世最強的大唐為敵。
這可不是五胡入華,更不是後世的大宋,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大唐慣你這毛病?
特麼真能追到你姥姥家,把祖墳都給你刨了。
吳寧是想通過這張圖告訴武則天,如果西域貿易能夠持續繁盛,西域各國從中得利,可以維持生存,那整個西部的戰爭投入必然會減少。甚至如果有人要破壞這種繁盛,都不用大唐出手,西域各國就會群起而攻之。
這可比你追到人姥姥家,刨祖墳的成本要低得多。
「嗯,不錯!!」
武則天對這一條建議頗為滿意,如果能穩定西域、吐蕃各國,那大唐就不用在西部投入大量的兵力,進而把戰略重點轉向北方的契丹。
只此一點,這一條建議的重要性,就比海商貿易更得武則天的喜歡。
第一二六章 早晚殺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