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多用途戰鬥機,顧名思義,就是擁有執行多重任務能力的作戰飛機,在對空領域,能夠應對一般的空中威脅,至少能在敵機的突襲或圍堵下,安然脫離,或是將其殲滅;在對地對海方面,則擁有極強的攻擊力,特別是在應用諸如c801反艦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等精確制導武器方面,有着無與倫比的優勢和潛力,可以說,盧嘉棟所介紹的方案很前衛,很大膽,也很振奮!
然而如此振奮人心的概念,在盧嘉棟說出後,就如同一滴泉水落入浩瀚的汪洋中一樣,連一點像樣的漣漪都沒有掀起來,除了廠房內不斷轟鳴的機床外,座位上的眾位航空專家,無不是神色黯然,沉默以對,
甚至還有幾個無奈的嘆着氣,暗地裏搖起頭,就連與盧嘉棟堪稱忘年交的楊弘毅,也都微微的垂下眼帘,好似睡着了一樣,根本沒有聽到盧嘉棟究竟都說了些什麼,這般景象,別說是振奮,如果要不是廠房內的巨大噪音,估計在這種壓抑的沉默下,一大半的人都會睡着.........
沒辦法,向盧嘉棟剛剛陳述的那套高、大、上的主體研製方向,這些航空專家在以往的二十年當中即便耳朵沒聽出繭子,頭腦中那一根根強有力的神經,也早被無數的超性能指標數據搞得麻木了........
諸如所謂的雙二六(即實用升限超過兩萬六千米,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6馬赫)、超一流的空中格鬥能力、極具前衛的超視距空戰能力、無與倫比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從五十年代末開始,空軍、海軍航空兵以及航空工業部不止一次的下達一項又一項在紙面上無比輝煌漂亮的能行指標;
為此,向後論證上馬殲9、殲11(老型號,後下馬)、殲12、殲13等眾多戰鬥機研製型號,相關的指標數據更是一變再變,力求將新式戰機的性能指標不但要達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新銳戰機的技術水平,而且還要有所超越,最終打造成舉世無雙的超級戰機!
這般遠超航空工業基礎,違背武器裝備發展規律的做法,到頭來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瘋狂上馬的項目,因為無法實現,只能像一顆顆墜落的繁星,一個接一個的下馬,就算是勉強堅持下來的殲8項目,也因為技術和工藝的局限,剛一誕生,便面臨落後、過時的尷尬境地.........
中國航空工業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在座的專家們都是親歷者,見證者和聆聽者,領導們的初衷和心意或許是好的,但急功近利,不切實際的做法,卻一次次讓滿懷希望的進步,最終淪為停滯不前的原地踏步,現如今,站在黑板前的年輕人也是一位領導,而且還是一位國內絕無僅有的綜合性軍工聯合生產體的領導,或許他在兵工行業有着無人可比的權威性,但在航空領域,卻..........
「畢竟隔行如隔山,盧嘉棟就算在兵工領域建樹頗多,但在航空方面實在是善乏可陳,多功能戰鬥機,這和以前的超級戰鬥機有什麼區別?唉.......看來這次新機項目,又是要重蹈以往下馬型號的後塵了..........」
專家們嘴上雖然不說,但心裏卻早就泛起嘀咕,都知道盧嘉棟在兵工領域有着非凡的成就,如今部隊大批量裝備的78式突擊步槍、便攜式火箭筒、52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新式模塊化火箭炮,無論是官兵的反應,還是在實戰當中的表現,都讓人不得不對這些先進裝備的締造者——盧嘉棟由衷的豎起大拇哥;
然而正所謂術業有專攻,盧嘉棟即便是再強,也只不過局限於兵工領域,技術含量更高的航空領域他又怎麼能懂呢?除非他是傳說中的天神下凡,否則就算盧嘉棟再天才也是枉然,更何況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盧嘉棟都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要不然也不會說出那番絕對高、大、上的「豪言壯語」!
於是乎,不少專家心下黯然,甚至有些後悔,而事實上,當他們接到調往新成立的萬山航空研究所時,心下就有些不情願,只不過他們大部分人不是因項目下馬而被零落,就是由於步子太大而遭雪藏。
其處境與運十設計團隊別無二致,都是一群「不融於世」的「另類人員」,要不是因為如此,他們也不會來到這個草台班子似的航空研究所,只是沒想到,新研究所並沒有所謂的新氣象,年輕的領導跟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