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心海之外,還有更好的選擇?
去南夕落洋嗎?
確實有怎樣的可能,不過是微乎其微。讀書都 www.dushudu.com
雖然在放棄直落要塞後,帝國海軍加強了在南夕落洋的軍事存在,尤其是跟紐蘭共和國恢復邦交之後,還一度喊出了「重返南玄地區」的口號,將南玄的桌灣打造成了南夕落洋上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勤務能力最強的海軍基地,但是就本質而言,帝國在南夕落洋的擴張始終都缺乏兩樣最重要的東西,一是明確的戰略目的,二是支撐整個軍事戰略體系的經濟基礎。
說得直接一點,帝國在南夕落洋地區並無重大切身利益。
要說的話,在整個夕落洋都沒有。
正是如此,帝國才在大戰結束後不久,第一次民族獨立運動浪潮當中,帝國才無條件放棄瞭望夕運河。
去不去夕落洋,對帝國核心利益都無太大影響。
帝國在南夕落洋的擴張行動,更多的是為了阻止對手控制該地區,尤其是獲取該地區的資源。
相對而言,玄大陸的西海岸地區,以及南孤大陸是非世界島國家必須爭奪,並且控制的主要資源產區。
從這個角度看,不管為了遏制老對手西陸集團,還是打壓迅速崛起的北孤集團,帝國都需要加強在南夕落洋兩岸的存在,並且通過在軍事領域內的存在,抵消對手在軍事之外的影響力。
只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只是美好設想。
在波伊戰爭結束之後的那些年裏,對於處於戰略收縮階段的帝國來說,能夠保住傳統的核心勢力範圍,也就是東邊到霍瓦依群島,南邊到奧洲大陸,西邊到夕梵運河,北邊到巨大陸的北端,就已經很不錯了。至於核心勢力範圍之外的地方,哪怕有貴重資源,帝國當局也力不從心。
其實,帝國從來沒有把資源放在首位。
就戰後的擴張來說,帝國當局更看重市場,尤其是人口眾多,擁有巨大購買潛力的單一市場。
說得直接一點,其實就是人口較多的富裕國家。
在某種意義上,海外市場的巨大需求所帶來的動力,成為了帝國深化工業改革,並且持續提高工業生產力,發展先進技術與保持社會活力的決定性因素,而資源無非是工業生產的原料。
關鍵還有,帝國本身就擁有全球最豐富的資源。
別看帝國一直是資源進口國,尤其是能源,對進口的依賴非常大,可是幾乎所有的重要戰略資源,哪怕是石油,帝國本土的儲備量都穩居全球第一,在戰爭時期完全能夠做到自給自足。
大量進口,也是因為進口比自產便宜。
何況,在東方集團內部,也有很多資源生產國。
如果帝國不再進口資源,這些依靠出口資源為生的盟國都會完蛋。
經濟層面上的這個特點,也就決定了,只有當國力強大,也就是處於擴張時期,帝國才有進軍南夕落洋的可能。
正是如此,在周涌濤住進首輔官邸後,帝國才加大在南玄地區的投入。
在大戰爆發之前的幾年,帝國一直都在擴建位於桌灣的海軍基地,還在此建造了南夕落洋地區規模最大的潛艇碼頭,能同時為十幾艘大型攻擊潛艇提供保障服務,最多的時候能夠讓72艘大型攻擊潛艇停靠。
這個容納保障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強。
不說別的,在大戰爆發之前,部署在夕落洋的大型攻擊潛艇,總共也就12艘。
顯然,帝國海軍在桌灣搞的建設,也就是在為戰爭着想。
戰爭時期,能夠進入夕落洋,並且在夕落洋活動的,也就只有來去無蹤的潛艇,尤其是自持力在100天以上的大型攻擊潛艇。
當然,這也是事實。
在第五十一特混艦隊遭受重創前,帝國海軍就已經放棄北夕落洋,撤走了原本部署在斯卡帕灣的所有水面艦艇。等東陸心海海戰結束,還在夕落洋上活動的,也就只有少數行蹤隱蔽的大型攻擊潛艇。
在新曆150年最後的幾個月,原先部署在斯卡帕灣,在艦隊撤離後南下的4艘大型攻擊潛艇,以及在大戰爆發之後從桌灣北上的8艘大型攻擊潛艇,是帝國海軍在陸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