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女生小說 > 百工匠心 > 第281章 原料的時尚

第281章 原料的時尚

    書法和繪畫的主要材料是紙和絹,而紙絹的使用又與其製作工藝的發展和書畫家的個人愛好有關,這就使其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時代特徵和個性特徵,因此辨紙絹也是書畫辨偽下.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紙的情況比較複雜。就其質料而言,隋、唐、五代大都用麻紙,北宋以後漸少使用,元以後,用者更絕無僅有了。以樹皮所制的紙,約出現於隋、唐時,自北宋始,書法作品中大量使用,此後日益盛行。以竹料製紙約始於北宋,宋以後也頗流行。紙的尺寸,晉時多直高25厘米左右,唐、五代漸高至29厘米左右,至宋代更有高至0厘米至45厘米之間的,同時還顯著加長,如宋徽宗草書《千字文》卷,一紙競長達lo米多。

    漢、晉之紙多呈織紋而無簾紋,改用竹簾紙模後始出現簾紋,簾紋有竹條紋和絲線紋兩種,竹條紋的粗細各代有別,大抵唐以前較粗,宋代則較細。

    明代以來又常見一種「羅紋紙」。紙初製成時為「生紙」,加工後成為「熟紙」。東晉、隋、唐、宋、元書畫用紙大都是經過捶、漿的半熟紙,也有隻捶不漿,或捶後填粉的。明清以來,又有刷以雲母、礬水的極熟箋紙。生紙始用於元明問,明正德、嘉靖以後,因潑墨大寫意畫興起,遂逐漸流行起來。

    至清末,書畫家已無不競用生紙了。書畫家個人也有不同的愛好和習慣,如北宋米芾喜用一種黃色的紙,明代沈周、文徵明常用一種白棉紙,清代劉塘、梁同書等多用蠟箋紙。

    絹的質料和織造方式歷代變化不大,唯門幅的變化較明顯,如宋初至宣和間大都不超過60厘米,宣和以後漸寬,有至80厘米以上的,至南宋中期更有一米以上的。明末已有經研光的絹,清咸豐、同治以來,人們常用以書畫。

    此外,綾也曾被用作書畫材料。如唐、宋的誥敕有用花書寫的。北宋黃庭堅的《華嚴疏》和元虞集的《誅蚊賦》也用花綾書寫。素綾在明代中期被用於書畫捲軸中,明末更廣泛流行,清康熙中期以後漸少見,晚清又一度流行。


    從紙、絹、綾的應用情況來看,歷代書法作品用紙多於用絹、綾;繪畫作品,元代以前大都用絹,也偶用熟和半熟的紙,元代開始,用紙逐漸多於用絹。

    依據紙絹新舊來辨別書畫真偽的方法過去運用得頗為廣泛,但實際上有很大局限性,因為古代紙絹有留存至後世的,作偽者可以利用它來製造假書畫,所以僅憑紙絹下判斷是要上當的。

    儘管如此,明了紙絹的發展過程還是很重要的,後人雖能用前代紙絹,但前人卻絕不可能用後世的紙絹,這樣至少可以辨別出那些用後代紙絹偽造的前人書畫。而且利用古紙絹作偽也有破綻可尋,一般來說,舊紙絹較難吃墨,新作墨跡常浮而不沉,而真舊作的墨和色,則多滲透得很深。

    當然,作偽者即使使用新紙絹也多將其做舊,因此辨偽者必須會分辨做舊和原舊。習用的做舊方法主要有,以髒水或赭石、藤黃等顏料染,以油煙薰等。據趙汝珍《古玩指南》記載,舊時多做成鼠灰、麥黃二色,前者是用舊糊牆紙加鹼水與偽作同煮,然後曬乾,後者是用紅糖水調藤黃染成,然後抹以香灰。

    染舊者有時能見水漬的痕跡,即使染得勻淨,也因無自然老化形成的「包漿」而顯得暗而無光。薰舊者更顯其煙氣焦黃之色,與有光亮「包漿」的原舊者迥別。可見從氣色上可看出做舊與原舊的差別。應注意的是,有些真的舊書畫,因重裱時沖洗太過,失去了舊包漿,顯得氣色如新,故辨別時必須仔細察看才不會出錯。

    書畫的幅式主要有卷、軸、屏條、冊頁、團扇、摺扇、對聯等。「卷」起源甚早,是一種橫長的,放在桌上邊卷邊看的樣式,故也稱「橫看」或「行看子」。其本幅可長可短,也可以許多短幅聯成一卷。五代、北宋的畫卷常高至45厘米至50厘米,南宋時矮卷漸多於高卷,其高度大多不到0厘米。

    「軸」約於北宋時開始流行,為一種直幅的用以懸掛的樣式。宋、元、明初以畫軸居多,明中葉以後書軸才逐漸增多。「屏條」出現於明末清初,乾隆以後尤盛,為一種成組的狹長直幅,每組或四幅、或六幅、或八幅,甚至有十幅以上的,也偶有二幅的。小幅書畫一般稱為「頁」,裱成對摺硬片,加上封面,稱為「冊」或「冊頁」。

 



第281章 原料的時尚  
雅玩居士推薦:  鼻尖上的寶藏  我真是萬億大佬  魔術大明星  全能心理醫生  黃金耳  影帝從高考開始  最強導遊  
隨機推薦:  我是一個原始人  摳神  正義的使命  蜀漢之莊稼漢  百世契約:藥妃,寵不停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百工匠心"
360搜"百工匠心"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