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華誠看出魯善工的心思,無奈道:「拋棄民族矛盾不說,客觀分析島國收藏圈,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
兩人回到貴賓席,坐下喝茶道:「直到現在島國仍是國際拍賣行的高端拍品貨源地。」
「雖然經過十幾年回流,不少文物已經回到國內,但現在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戰爭期間大批古董商在各地搜求古董,通過港口運往島國,資料顯示909年至99年,十年間出口那邊的古董佔所有古董出口額的90%!」
「這短短二三十年成就兩大古董商家族,即繭山龍泉堂和山中商會,此外還有數百位大大小小的古董商,手裏不乏精品力作,甚至國寶重器。」
紀華誠看着魯善工好奇表情,解釋道:「紀家十年前就希望打通島國市場,利用拍賣和國內興起的收藏熱,讓文物合理合法的回家,可惜……難度很大!」
「在那個國家,古董交流會是最古老的交易方式,是古董商群體內部的交流交易平台。他們把自己的藏品轉給下家,或從別的古董商手裏買東西。交流會從中收取一定的佣金,操作方式類似於拍賣行。」
「其會員門檻很高,最少是國內重要古董商,至少要在行業內公認三年經驗以上,才能申請入會,絕對不接受入行一兩年的新手。」
「而說到最高級別的古董交流會,當屬成立於明治時期的東京美術俱樂部。真正古董商多以中長線投資為主,對他們來說有個習慣,買東西最少要捂5年以上才出手。」
「因為剛買到的時候圈內對這件東西還有印象,等五年印象模糊,價格才能提高,甚至可以翻倍,這才是長線投資。」
「所以一般買完東西就扔到倉庫,甚至都不會看一眼。採用表格詳細記錄買入時間,看時間差不多再拿出來賣。」
「相比之下,短線操作只能賺差價,收益不高,除非是撿漏,但撿漏的概率又是非常低,這就是為什麼老行家手裏經常有好寶貝的原因。」
魯善工恍然大悟,居然如此?一直以來他對島國的看法很矛盾,作為侵略者自然帶有天生的仇恨感,這點不能否認。
但深度了解後,發現這個民族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功之處,嚴謹,敬業,精益求精,這對匠人來說,反而是最適合發展的特徵和環境。
純以手工業來說,島國遠遠強於其他國家,彈丸之地,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居然能成為世界強國,其中的道理值得深思和研究。
「聽過坂本五郎吧?除了山中定次郎和繭山龍泉堂以外,他算是圈裏赫赫有名的第三人!」
紀華誠喝口茶,繼續道:「當年坂本五郎入會的時候,座位是按資歷排,前排座位乃最有名望的古董商而準備,初出茅廬的坂本當時的唯一目標就是努力坐到前排。」
「後來他做大做強後,為曾在不言堂當十年學徒的幾個徒弟購買東京美術俱樂部的股票,為他們做入會的擔保人。晚年效法東京美術俱樂部的方式,開拓屬於自己的桃李會。」
「名字出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本只是想作為坂本家族,徒弟徒孫的內部交流會。」
「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古董交流會之一,活躍至今。」
「古董交流會這種原始的拍賣方式生命力頑強,也相對保守,幾十年來交流會的規則沒有絲毫變化,排他性很強。別說外國人,就連本國人沒有足夠資歷都寸步難行。」
「當年就連國際兩大巨頭,蘇福比和佳士得在島國做拍賣也沒有成功,直到近二三十年,古董圈逐漸才有大量高端古董流向他們,把港島最為主要集散地,大肆流向世界各地。」
魯善工看紀華誠有些羨慕的神情,肯定是華誠拍賣也多次嘗試打開島國市場,但效果甚微。
紀華誠嘆口氣,失望道:「那些擁有精品瓷器的老一輩古董商會首選佳士得和蘇富比,因為幾十年前就跟他們保持着穩固的合作關係。人家的信譽程度確實非常高,投入也大。」
「每場拍賣下來,從前期包裝、宣傳到完成整個拍賣,做出非常大的努力,多年合作早已形成一種習慣和信任。」
「比如205年在蘇福比,送拍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的那個島國藏家,是因為得腦溢血,覺得後
第147章 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