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李世民歸來之後,龜茲守將就已經敗退而歸。
面對姜松的強襲,他們根本就無法守住,若是不抓緊時間撤離,恐怕就要全軍覆沒了。可就算是這樣,他們依舊是折損了大半的兵力。
知道消息後,李淵明顯神色一僵,他自然是有過如此猜想,卻沒有料到會來得如此之快。難道這就是天意嗎,他努力許久,終究只是一場空。
大夏的實力實在是太過強橫了,如今的李唐根本就不是對手。他們妄圖與之一戰,乃至於反攻中原,也只是幻夢而已。
現在連大夏主動出擊的兵馬都應對不了,面對大夏舉國之力就能獲勝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這直接打消了李淵的眾多執念。
雖說此番是李世民帶兵出戰,可李淵並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因為戰略是經過他首肯的,李世民同樣積極的做出應對。
其中的變數還是來自於大夏,羅成極其麾下戰力太過強橫。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所有的陰謀詭計都只是無用功而已。
那自己究竟應該這麼做?
李淵無法確定,自己的皇圖霸業就此覆滅,讓人如何能夠甘心呢?
可就算李淵心有不甘,他此刻也做不了什麼。面對羅成及驍龍軍的強勢,哪怕有李元霸的存在,也難以殺出重圍獲得最後勝利。
想到這裏,李淵頓時憂鬱了。
而此刻,李世民終於是帶兵歸來。
看見李世民身後的殘軍,李淵卻並不覺得意外,連龜茲都出問題了,李世民如何能夠倖免呢?沒有殞命於此已經是極好的結果了。
面對李淵,李世民心中自然是慚愧無比。原本信誓旦旦的允諾,此刻都成了笑話,自己苦心經營的計劃,也在頃刻之間毀於一旦。
因此李世民走近李淵,語氣凝重道:「兒臣無能,為敵軍所敗,損失慘重,還請父皇降罪責罰,兒臣並無半句推託之言。」
李淵就這樣盯着李世民,看了片刻之後搖了搖頭說道:「世民你不必如此,朕知道你為什麼會敗,這怪不得你,只能說時也命也。」
「大夏兵鋒實在強悍,以我大唐兵力自然無法應對得了。而且羅成實力強橫,哪怕是元霸也無法佔得半點便宜。」李淵淡然說道。
在想明白之後,李淵其實已經看淡許多,如果這時候還糾結誰的責任,並沒有半點好處。倒不如現實一些得好,考慮考慮日後之事。
聽見李淵的話,李世民陷入沉默之中,他一時也不知道如何答覆。只能低着頭,聽着李淵之言,更是眾多感慨難語。
其實對於當今的局面,他們早就有過猜想,畢竟當初長安城敗得如此悽慘,誰也不能肯定此後結局。哪怕他們想要獲得最終勝利,也可能事與願違。
是以李世民此刻只能躬身聽李淵之言,作為大唐的主掌者,也只有他才能做出決斷。日後的大唐會怎樣,也都與此息息相關。
但隨後李淵神色微變,他眸中閃過一道冷芒,沉聲說道:「雖然我大唐同大夏實力差距巨大,可事已至此,容不得我等退卻了。」
「朕為大唐天子,當今局勢糜爛至此,同朕脫不了干係。朕不願再倉皇而逃了,既然敵軍已至,那就再同他戰一場吧。」李淵無比肯定的說道。
從長安城跑到西域,已然是讓李淵心中十分不甘。若是此刻他還選擇就此撤離,那叫他如何情願,倒不如直接一點應戰算了。
大夏所擔憂的,不就是李唐日益發展,有朝一日可能會威脅到他們嗎。那此番他便要拿出大唐的威勢,與之一戰,不可落了志氣。
李世民聽見這話,不由得愣了一下,顯然李淵的決斷是超出他的預料的。在如此不妙的境地中,選擇決一死戰嗎?
但是李世民並沒有拒絕,因為李淵做出了這個決戰的定論,他就必須以此實行。他們已經沒有更多退路,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有背水一戰,他們才能拿出最強悍的戰力,到那時候,無論勝負如何,都不會後悔。這樣的感覺,才是真正的豪情。
李淵環顧四周,顯得無比淡漠,他此刻心中決然,反倒是沒有了畏懼。反正橫豎都是死,倒不如直接一些與之一戰,勝負還尚未可知呢。
昔日項羽背水一戰大勝秦軍,憑什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