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何愛一河,不愛天下百姓
「說說吧。筆神閣 www.bishenge.com」張軒退後幾步,這濤濤的浪潮之聲,也減弱了不少,這才轉過頭來問張家玉,道:「治理兩淮,就是治水。張卿到了這裏也有一段時間了,有沒有理出頭緒。」
張家玉說道:「臣慚愧,臣至到任以來,支撐高將軍過境,又安撫流民百姓,受降諸城,對於治水之事,只能順延,但是臣也不是一點事情也沒有做的。」
張軒對這個情況,倒也不奇怪。
因為張軒進入鳳陽之後,感到人煙上要稠密許多,這固然是這一帶的底子比河南的底子好的。但也有張家玉治理的緣故。
故而張軒也不怪罪張家玉,而是靜靜聽着。
「臣檢閱古籍,訪問庶老,治水之法,以前朝潘工部之書為最佳,歷代無出其右者。故而臣以為當遵潘工部的舊策。束水攻沙,蓄清刷黃。這是潘工部治河之策。」
張軒點點頭,說道:「束水攻沙,真無上妙策。」
所謂潘工部就是潘季馴,乃是明代最偉大的水利學家。即便到了近現代,他的水利思想依然被繼承。
可以說是中國水利史上,不可忽略之人物。
張軒從來到這個世界之後,是娛樂都沒有,只能愛上百~萬\小!說,時間長了,也別有一番滋味。潘工部之書。《宸斷大工錄》、《兩河管見》、《河防一覽》、《留余堂集》等。這些都看過,如果說看得多精細,得之真傳,卻是未必。但是很多事情還是知道的。
張軒認為,潘季馴水利思想之中,以束水攻沙最為精妙。
黃河最大的問題,就是沙含量過高,堆積河床,時間一長,黃沙堆積,就成為了地上懸河,自然會決堤。
潘季馴利於水流特性,縮緊黃河河道,令黃河水流速度增加,加深黃河水下切之力,用河水來清理黃河河床。
這樣一來,省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最最重要的是,免除了黃河決堤改道之苦,要知道每一次黃河改道,對黃河周圍的百姓來說,就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災難。
不過,張軒對潘季馴的治水思想未必是全盤接受的,他說道:「蓄清刷黃,卻未必是妙策了。」
什麼是蓄清刷黃。
就是將淮河水位人為的抬高,然後淮河水沖刷黃河河道。來維持黃河下游的河道。
其實這裏面還有兩個說不得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就是保障泗州皇陵,泗州皇陵乃是朱元璋的祖墳所在之地,是萬萬不能被淹的,而張軒所在這個
絕壁危城一般的高家堰,就是用來保護泗州的。
第二個理由,就是保障運河用水。
很多人以為京杭大運河,就如同而今的南水北調工程一般,河水直接從南方流到了北方,其實不然。
古代的施工技術,有很多問題。
山東一帶,幾乎成為閘河就不用說了。即便是南邊的運河,也需要多方補水,才能順利的讓船隻航行到京師去。
抬高洪澤湖水位,也是為運河補水的一個方式。
只要建都在北京,京杭大運河就是一條生命線。根本不可能不管,甚至其戰略重要性,要在兩淮百姓之上。
兩淮百姓即便是着了災,還能安撫下去。但是一旦京師斷了糧,朝廷可就維持不下去了。
所以,幾乎所有治河之臣,都知道一個潛規則。
黃河固然重要,但是運河的重要性,還在黃河之上。而兩方水脈相連,形成一個複雜的水系系統。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軒敢肯定,潘季馴所有的方案,決計不是最好的方案,而是在這種情況下的折中考慮。
張軒不能將潘季馴復起於地下。但是卻也要大夏治水之臣。放開思想來搞。
他從張家玉的話語之中,就知道張家玉所想的治水方略,不過是將這裏恢復原狀而來,將洪澤湖南邊的高家堰,再次修建起來,甚至重修運河。
張家玉躬身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張軒說道:「明成祖建都北京,這運河就成為了大明的龍脈所在,而今國朝北伐,這一條運河,卻沒有怎麼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