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浦東的地是便宜多了,可是我們買下那裏的地能做什麼呢?一條大江隔斷了兩岸,對岸的繁榮程度和這邊哪裏能比啊?」祁班孫搖了搖頭,失望的說道。
聽弟弟一說,祁理孫也犯愁了,是啊,能幹什麼呢?難道買了地等以後漲價?那得等到猴年馬月去?
真實歷史上的浦東發展,是修好了江底隧道和大橋之後,才真正飛速發展起來。而在這個年代的人們絕對不可能想到今後還有那樣的江底隧道和跨江大橋的。就算有這個頭腦的人,那些東西也是幾百年後,技術才能達到,至少要內燃機發明。
內燃機?別說笑了,現在連蒸汽機都還沒有呢。
既然去浦東買地來發展不現實,那麼只能找別的辦法了。
「有了!」看着大街上駛過的豪華四輪馬車,祁理孫突然有了一個好主意,「我們可以開車行,畢竟自己有馬車的都是有錢人。這座城市那麼大,還有多少人沒有自己的馬車?我們可以開車行,讓人付費坐車。」
其實車行並非是新概念,大明很早就有車行了,在北方的北直隸省,每個縣城到府城,每個府城到京師,都有客運馬車的班車,就像是後來的大巴一樣,按照班次每日在固定的時間點發車,需要乘車的人可以買票乘坐。
不過南方是沒有車行和班車這個概念,南方縣城到府城,府城到省城都是依靠航船,也就是客運班船,彼此間的交通依靠坐船來往。
北方的車行每日定期班車,分為好幾個檔次,最低檔的一輛馬車至少可以乘坐六人;檔次高一點的,乘坐兩、三個人,檔次最高的直接就是一個人包一輛車。現在的大清引進了廣東生產的四輪馬車之後,車行業發展迅速,北方的車行都出現了最豪華的四輪馬車,還有一些用貨運四輪馬車改成的可以乘坐十多人的客車。
「車行?」祁班孫搖了搖頭,「即便是我們開了車行,又有幾個人坐得起車?自家沒有馬車的人該走路還是走路;自家有車的人,何必坐我們的馬車?」
「我們可以買一些貨車,改成客車啊。這樣一輛車就能坐十幾個人了,那麼沒錢的人也能坐車去上班了。」祁理孫說道。
祁班孫突然笑了:「大哥啊,我們與其開車行,不如建造車場了,我們自己造車多好?」
「對啊!這是個好辦法!現在市面上見到的車全部是清一色廣東產的!簡直是供不應求啊!我們自己造車,生意肯定好!」祁理孫哈哈大笑。
要建造一座造車場,就需要買下一塊地,還要去知府衙門申請,得到了衙門批覆,才能在上海建造一座造車場。
到了知府衙門後,衙門內的小吏和小官員並沒有因為祁加兄弟是右僉都御史祁彪佳的兒子而特別照顧。祁彪佳是天啟二年進士,而且曾任江南巡撫,可以說是高官了。但他的兩位公子在上海申請要開工場,這個知府衙門內沒有一個人徇私。
一名專門負責辦理各種營業許可證的官員接見了兄弟兩人,聽說他們要開辦一家生產四輪馬車的造車場,那官員問道:「你們可懂得製造四輪馬車?」
「有何不懂的?我們買一輛來拆了,不就知道是怎麼造的?」祁班孫頭腦十分聰明,而且他還同上海的徐家交好,有徐家幫忙,他不怕無法仿製出四輪馬車。
誰知道那官員哈哈大笑:「你們想要拿到允許造車廠的證書,需要去廣東,向廣東的造車廠購買造車許可證,每年要上交給他們一定的專利費,我們這裏才能給你批覆。」
「什麼專利費?」祁班孫問道。
「專利費就是,因為這種車是他們發明的,而且關鍵的軸承和車輪外面覆蓋的膠,都是他們特有的產品。若是他人仿製,必須得到他們允許。若是沒有得到他們的允許,他們有權把你們給告官了,讓你們吃上官司,還要賠償他們一大筆銀子。」
「竟然還有這種事情?那些廣東人,也太狡詐了!」祁班孫恨恨的說了一句。
那官員道:「可是你們懂得四輪馬車的關鍵部件如何製作嗎?譬如說軸承和車輪膠,若是少了這兩樣東西,即便你們仿製了外形,舒適性也遠遠不能相比。所以說,這兩位公子,我好心奉勸你們一句,還是先去和廣東那邊談吧,談妥了,買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