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中國觀眾理解美國人的「星戰情節」,其實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換位思考.pbtt.有人曾說過《哈利?波特》就是現今這個年代的《星球大戰》,如果中國觀眾能理解為何會對《哈利?波特》那麼痴迷,那麼多少也能理解別人為何會對《星戰》痴迷。
無論《哈利?波特》還是《星球大戰》,他們都創造了一個會自我生長的世界。
喬治?盧卡斯在《星球大戰:新希望》上映的時候,專門在片頭加了一段字幕,告訴觀眾接下來看到的故事只是一個更加龐大故事背景下的小浪花,《星球大戰》敘述的只是銀河共和國悠久歷史長河中一個短暫的瞬間,他在很多台詞裏也會加入一些信息,暗示一些電影裏沒演但在這個世界裏發生的事情。
這種「冰山一角」的設定在很多此類「創造一個完整世界」的藝術作里被廣泛運用。比如《魔戒》,在佛羅多?巴金斯遇到魔戒之前,中土世界早已存在了很多很多年,那裏發生過無數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但觀眾看到的只是佛羅多這一段。
《星球大戰》也是這樣,銀河共和國早已存在,死星也不是剛開始建造,觀眾所看到的 銀幕上展現的一切都只是這個龐大世界的一角和時間長河中的點滴。
這種開放式的設定有一個好處,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打開觀眾的腦洞,讓觀眾盡情想像、自動腦補冰山在水面之下的部分,大家會被這個虛幻的世界所吸引,不停的探討、爭論、分享,就像真的生活在這個世界裏。
《星球大戰》的粉絲化就是這樣形成的,它可能也是最早的同人化聚集地。
自1977《星球大戰》上映後,激發了無數人的創作靈感,誕生了許多星戰同人小說、漫畫、遊戲、影視,這些作反過來又反哺了《星球大戰》,源 源不斷的為它補充血液。讓這個世界不斷豐富成長壯大。這是一種創作者與觀眾的共謀,兩者之前不斷如此良性循環,最終就像滾雪球一樣,讓作的影響力越來越 大。
對全球星戰迷來說。《星球大戰》遠不是幾部電影那麼簡單,它改變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通過角色扮演、時尚藝術創作、科技研發、對『原力』喋喋不休的學術討論……粉絲們以不同方式保持着『星戰』的活力,增加着這個傳奇的化意義。
這也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宣傳推廣最能利用的東西.pbtt.
進入五月份,隨着距離「星球大戰日」和《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開機時間越來越近,全球出現了一系列的星戰化宣傳活動。
第十屆星戰粉絲慶典在三藩市拉開帷幕。來自世界各地共計超過十五萬人聚集到位於三藩市的盧卡斯影業附近,參與這一盛事。
這一天,盧卡斯影業總部的星戰元素無處不在,入口是尤達大師的立體塑像,暴風兵、黑武士達斯?維達的形象則遍佈公司每層樓,各個角落。
甚至,連盧卡斯影業的員工也穿上了各式星戰服裝,與影迷一起出現了媒體鏡頭前。
盧卡斯影業用人的一大標準,就是要求員工必須是《星球大戰》的鐵杆粉絲,盧卡斯影業有專職員工研究星戰知識。編寫《星戰百科全書》,建立星戰資料庫,盧卡斯影業有自己的影迷事業部,不遺餘力向星戰迷灌輸星戰知識。
通過這些方法,盧卡斯將全世界的星戰迷們聯繫在了一起。
星戰觀眾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特的現象。
有關數據統計,《星球大戰》積累的鐵杆粉絲數量已經超過3億人,這些粉絲享受着與「星球大戰」相關的一切,甚至在婚禮上也會使用星戰元素。
五月份,華納的媒體重點報道了一對星戰粉絲的婚禮。
「銀河帝國的成員鄧肯和薩米很久以前相遇了,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他們之間的力量牢不可摧。」
這是一對星球大戰的新人粉絲在結婚典禮上的誓詞。他們自稱為「銀河帝國的成員」。
而星戰粉們有了孩子後還會給孩子買星戰玩具,陪孩子看星戰電影,把對星戰的痴迷延續到下一代。
五月四日,星球大戰日終於到來。
星球大戰日到底有多火?看看世界各地粉絲們的表現就能讓人目瞪口呆。
第九百章 只是因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