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來到蘇州的第三天,在趙俊臣的推動之下,德慶皇帝搬出了蘇州行宮,前往南禪寺所屬的園林別院滄浪亭暫住。
不過,為了避免「驚擾地方」、「引起非議」,在德慶皇帝與趙俊臣的刻意而為之下,德慶皇帝移居滄浪亭的行動顯得十分低調,即沒有大張旗鼓,也沒有驚動百官,甚至有許多朝廷中層官員都不知曉詳細情況,至於那些底層官員與平民百姓,就更是毫不知情了。
與此同時,出於同樣的理由,在德慶皇帝暫住滄浪亭期間,作為一處佛門聖地,滄浪亭也不會閉門拒客、將信徒們拒之門外,除了德慶皇帝所居住的後園之外,包括大雄寶殿在內的部分地方依然會對外開放,讓信徒們可以在此拜佛祈福。
看上去,德慶皇帝移居滄浪亭的行動,只是單純為了觀賞園林景致、安心靜養一般,並沒有其他的意圖。
若說有什麼特殊情況值得注意的話,那就是德慶皇帝移居滄浪亭之際,還特意邀請了周尚景同行同住,理由是周尚景同樣崇信佛教,所以德慶皇帝想要與周尚景談經綸佛、一同觀賞滄浪亭的景致——要知道,自從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之間的君臣衝突越來越明顯之後,兩人已是很少出現的親密互動了,更別說是長時間的同住同處了。
此外,趙俊臣藉口自己同樣崇信佛教、並且想要隨時侍奉在德慶皇帝身邊,也厚着臉皮跟着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二人搬入了滄浪亭之中居住,對於趙俊臣的小動作,德慶皇帝倒是沒有阻止。
當然,趙俊臣這麼做的真實原因,還是為了近距離的見證接下來的風起雲湧。
事實上,在德慶皇帝搬入滄浪亭居住的第二天,原本看似平靜的形勢之下,就已是湧現了陣陣波瀾。
*
滄浪亭,又名為妙隱庵。始建於北宋,是蘇州境內最古老的園林,內部除了最著名的滄浪亭之外,還有百賢祠、萬竹林、飛虹橋等等景觀。全園佈局,自然和諧,構思巧妙、手法得宜,堪稱佳作。
在幾經興衰、屢易其主之後,到了元朝時期。滄浪亭已是廢為僧居,成為了西側南禪寺的別院,高僧宗敬在滄浪亭遺址上建立了妙隱庵,到了明朝太祖時期,又有高僧德本建立了大雄寶殿,再加上滄浪亭東側的大雲庵同樣是南禪寺的別院,三者聯於一處,讓南禪寺從此成為了蘇州境內數一數二的大寺,而滄浪亭也就此成為了一處佛門聖地。
這一天,在趙俊臣與周尚景的陪同下。德慶皇帝觀賞了滄浪亭的幾處著名景致之後,興致頗高,又有些意猶未盡,突然提議要前往滄浪亭前部的大雄寶殿遊覽。
對於德慶皇帝的突然提議,周尚景看似昏花的老眼之中閃過了一道精芒,並且開口反對道:「陛下,據老臣所知,滄浪亭的大雄寶殿如今依然是對外開放,信徒來往不斷,人員頗是雜亂。若是冒然前往的話,或許就會有無知之輩衝撞聖駕,未免不妥……此外,陛下您為了避免非議。這次移居滄浪亭之際頗是低調,若是去了大雄寶殿之後,引來了混亂與側目,驚擾了百姓暫且不談,您變換官寓的事情也會流傳出去,到時候更會帶來許多不便……」
然而。周尚景的話還未說完,德慶皇帝已是揮手打斷,說道:「周愛卿過慮了,我大明江山一向安穩,百姓們亦是知禮守節,朕只是去大雄寶殿觀賞一番,又哪裏會有人衝撞聖駕?更何況,你我如今皆是微服,又哪裏會引來混亂與側目?再說了 ,滄浪亭的大雄寶殿天下聞名,朕既然已是來到了滄浪亭暫住,又豈有錯過之理?」
一旁,趙俊臣的神色微微一動,也是跟着說道:「陛下說得對,首輔大人您確實過慮了。更何況,信徒們來到大雄寶殿之後,或是祈福、或是還願,但無論如何,陛下都可以借着這次機會來了解民間百姓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願,正是陛下體察民情的最好去處,這對於陛下的治理江山也是大有好處,陛下前往大雄寶殿遊覽,正是聖君應有之為,首輔大人又何必阻攔?」
聽趙俊臣找到了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德慶皇帝頗是讚賞的點頭表示贊同,說道:「正是此理,還是俊臣你最了解朕的心思。」
見德慶皇帝與趙俊臣的一唱一和,周尚景一時間也找不到理由反駁,無奈之下也只好同意了——從表面上看,周尚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