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勝利,除了裝備,訓練,兵源素質德能夠等諸多因素外,還有個因素叫運氣。
在戰前,徐帥就跟胡一舟分析了這場戰鬥中鬼子可能出現的應對方法,然後針對這些辦法做了一一的應對。比如伏擊時鬼子的隊列太長怎麼辦,鬼子就地反擊怎麼辦,鬼子進攻衝鋒怎麼辦,鬼子龜縮在卡車後面怎麼辦等等等等。
結果胡一舟給了徐帥一句話:「咱手裏有迫擊炮,一切都好辦」當然這是開玩笑的話。不過胡一舟的計劃就是短時間高強度的飽和打擊,還得是立體化的。
保安團的伏擊點是一片樹林茂密的山丘。樹林茂密,就意味着容易隱藏,也意味着士兵的視線跟射界會受到影響。潛伏在山頂稜線上的士兵還好些,畢竟擁有高度優勢,但是隱蔽在前面山坡上的士兵門就沒有那麼好的射界了。往往透過樹木之間的空隙,就那麼幾個能射擊的點。所有的輕重機槍都集中在了山頂稜線,那裏有足夠的射界,但是弊端是一旦鬼子發起衝鋒,只要衝到山腳下,茂密的樹林就會讓機槍失去作用。前提是,鬼子能衝到山腳下。
在戰鬥打響之後,所有的戰士完成了自己的首發射擊,之後山稜上的戰士們繼續尋找目標瞄準,而在山坡上的士兵們卻只能透過茂密的樹幹抓住那一絲絲的空間瞄準射擊。戰士們在訓練時受到的「露頭就開槍,開完藏戰壕,戰壕上子彈,換位繼續打」的速射訓練沒白費,一個個的速射命中能力不錯。
戰爭就是你打我我打你的。戰士們完成首發的時候,反映過來的鬼子兵也開始反擊,他們或藉助汽車當掩體,或藉助路邊的石塊當掩體。在汽車裏側行軍的鬼子的機槍手們也把機槍架了起來開始對着保安團這邊掃射。一時間雙方都出現了傷亡。
為了給迫擊炮足夠的射擊角度,後山的樹木被砍伐了一部分。炮兵連的14門迫擊炮一字排開,而在各連的陣地的山頂上,各連所屬的60迫跟擲彈筒也是調好角度正對公路。在地雷爆炸的聲音響起的時候,各炮兵小組立即按照計劃來了一次三連發極速射。只不過炮彈落地需要時間。
14門82迫12門60迫外加18具擲彈筒。162顆各種型號的榴彈落向鬼子的車隊。162顆不算多,200多個鬼子一個人還平均不上一顆。可,這是爆炸半徑從5米到20米的炮彈,不是《亮劍》裏面李雲龍扔的那三千多顆一炸兩半的邊區造手榴彈。
鬼子的車隊連綿有200多米,迫擊炮覆蓋的範圍為卻是400米,平均兩米多就有一顆炮彈爆炸,在這樣密集的炮彈轟炸之下,沒有戰壕躲避的鬼子被炸死是必然,沒炸死是意外。隨着炮彈的爆炸,不時的有鬼子的,槍械的甚至汽車的零件被拋向天空。
車隊前方,僥倖停在炮火覆蓋範圍之外的5輛鬼子摩托上的小鬼子們,在聽到後方的炮火轟隆之後,集體的轉頭看了下,只見到濃煙跟火光籠罩了整個車隊,拋飛的肢體跟殘屍甚至內臟碎塊灑落一地。整個車隊成了血與火的世界。
「完蛋了」這是這十幾個小鬼子們內心的想法。可是當看到有十幾個小鬼子從火中衝出來,沖向山丘的時候,他們又看到了希望。不過,希望很快就變成了絕望跟恐懼。很快這種絕望跟恐懼就在民二四加捷克式的的組合下定格在了他們的臉上,直到他們去見到了天照大神。
鬼子運輸隊,坐在汽車裏的恆源中隊長比較幸運;他所乘坐的汽車在車隊中央,所以他沒有被地雷炸;保安團的精確射手們的第一目標是擲彈筒兵,所以他躲過了子彈的狙殺;他跳下汽車後,躲避的地方恰巧是樹木遮蔽的一個射擊盲區,所以他躲過了機槍的掃射;作戰經驗豐富的他掃了一眼戰場的局勢便作出了全體衝鋒的命令,所以率先衝下公路揮舞着指揮刀沖向山丘的他躲過了炮兵連的炮擊,同樣躲過炮擊的,還有十幾個跟在他身邊的鬼子。
還記得馬大彪麼?就是過年打完仗給戰友們砍鬼子腦袋當祭品的那位。此刻的他就藏在山腳下的單兵隱蔽坑裏,他的手裏拿着的是一個手搖發電式的起爆器。他得到的命令就是「好好的呆在坑裏,不管打成什麼樣跟你沒關係,但是只要你看到有一個小鬼子衝下公路,就搖下起爆器。」跟他得到一樣命令的還有藏在其他單兵坑裏的戰士。
胡一舟選的二十個戰士都是那種有點憨,有點兒一根筋的類
第二十四章,伏擊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