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那年,張興隆過生日,劉桂新和張清之忙活忘了。筆神閣 bishenge.com
他自己煮了兩個雞蛋,結果被張清之看到打了幾下。
雖然後來劉桂新想起了那一天是他的生日,哄了他,又給他煮了兩個,晚上還炒了雞蛋,但並不能釋放他心裏的難受。對於雞蛋的執着就此刻在了腦子裏。
其實劉桂新和張清之也是真的不容易,家裏三個大夥子,那真是一個比一個能吃,還要養着兩個沒有糧份的老人。
原來缺糧的時候還可以回張家堡去扛,現在種糧的人也來這邊吃糧了。
能弄到糧的方法都嘗試過,能換糧的東西都得攢着去換糧。
國內其實在八0年代以前,各方面的政策制度相對來說都是比較人性化的,只有在糧食方面,表現得尤其的堅決強硬冷血,而且絕不動搖。
沒有糧本,沒有糧票,你就真的等着被餓死。那時候因為糧票產生了太多太多或痛苦或感人的故事,那是可以換命的東西,甚至它的重要性一度超過了錢。
被稱做中國的第二貨幣:絕對堅挺,從不貶值。
布票,蛋票,肉票,糧票,這是人們維持正常生活的四大基本必須品。至於工業券,那東西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見到過。
張清之家裏,領票,買糧,打油,買副食調味品這些,都是張興隆的差事。只有肉是張清之自己去買,那個要求人砍肥的。
至於蛋,從來沒買過。
八7年這會兒,醬油,醋,味精,白酒,煙,糖茶,麵包汽水,罐頭糕點這些已經都不用票和券了,賣店裏敞開了賣,拿錢就能買。
鹽還是要去副食。鹽,豆腐乳,松花蛋,雞蛋,肉,油,糧,布,這些還是由國營單位統一銷售。還是要票。
不過,這個時候,物資已經相當豐富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緊張,很多東西民間也開始有了交易,錢能解決的問題在不斷增加,擴大。
每個月到號了,張興隆就拿着糧本,帶着口袋到糧站去買糧。
先在窗口排隊劃本交錢,然後去領糧,潔白的大米白面稱過重裝進自家帶來的口袋裏,然後扛回家。
這是國家供應的不要糧票,價格也很低,張清之家五口人的糧份一共一百二十多斤,三十多塊錢。油也是固定的份量,每個月只有那麼多,這個不按人頭,是按戶來計算。
工業地區基本上沒有粗糧供應,都是大米白面。
曾經有段時間供應的大米換成了四川米,結果老百姓差點造反,糧站都被圍了,都是要求換米的。那米沒有米味,煮出來是渣的,像嚼蠟一樣,結果人們就不幹了。
因為每家都是定量,所以就不存在爭搶什麼的,都是排隊,領了自家的份就走,多了你也買不到。很多家庭和張清之家一樣,都是到號了孩子過來買一趟。
定量供應就是這點好,不會出錯。
只有肉是需要爭搶的,一個是要選肥的,二一個不是天天有貨。
副食供應的都是凍豬肉,要拿着大刀砍。所以這邊買肉叫砍肉。
豆油都是裝在大鐵桶里,和汽油桶外觀一樣,要從家裏帶壺,來了劃本領就行了。
有一種專用的工具,一頭伸到油桶里,上面是帶刻度的卡子,把手柄提到相應的刻度壓下去,就會有相對應的油被壓出來。不過從來沒有人去量過是不是缺斤少兩。
這個時代的人純樸到,只要你這麼說了,大部分人就會信,還是深信不疑那種。怪就怪在,這個時代偏偏大部分人都不會去騙人,講的是良心。
騙子很快就臭大街了,在人群中根本生存不下去。哪怕是混社會的混混賴子也不會去騙,一樣在那個圈子裏也活不下去。
而隨着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
還是不知道是前進還是倒退,反正,良心找不到了,底線也沒了。
……
八6、八7這兩年,西遊記播出,萬人空巷。
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硬生生造出一個十堰市,就是後來的東風廠。
美國挑戰者號爆炸,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緊跟着新加坡新世界酒店倒塌,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廠泄漏爆炸,一座城市變成無
第271章 那些消失的票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