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揚子江岸靠近武昌城這邊,一個女子從水中探出頭爬到岸上,此人正是樊晚霞的貼身丫環翠香。
只見她穿着一身夜行衣,嘴裏銜着一把刀身直窄的短柄刀,很順利地摸出邾城,憑藉自幼在江邊練就的一身好水性,贏過毛穆之和他的兩兄弟毛安之、毛繼之帶領的準備過江找人的船隊,率先靠到武昌岸邊,正準備偷偷潛入武昌城去營救樊小姐和她的情郎,可是剛剛從水裏冒出頭,就被江邊值勤的哨兵發現。「什麼人?」
翠香沒讓那人多喊,繞到那人背後,對着後頸一刀將其結果。
「不好,有刺客,趕快派人圍上去!」後面的崗哨又喊了起來。
可是此時,黑衣人已經縱身一躍,從江堤一下子飛到了靠近城牆外的一處民宅的屋檐之上。
「快放箭!」
弓箭手朝屋頂那個方向準備萬箭齊發之時,黑影又消失了。
「不好,一定是西陽蠻那邊的刺客!趕快差人通知城內,注意保護庾征西安危!」夜裏的王胡之,已經不再是前一天的酒鬼模樣,他實際上已經被征西大將軍庾亮委任為武昌城前線總指揮,只見他頭著白綸巾,身上外穿一襲鶴氅裘,內着一套白盔甲,手持一副鵝毛扇,帶着一支火把隊站在江堤之上,宛如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周瑜的派頭。王胡之事實上早已在武昌城外佈置江防,並設置有一個城外晉軍大營。
「副將殷浩聽令,好好給我守住江岸!」王胡之開始下命令了。
「諾!」殷浩拱手領命。
庾亮原來的記室參軍本是大才子王胡之,等到他將歸隱山林的殷浩聘請過來之後,庾亮想讓王胡之回到京城建康,但是,王胡之主動申請留下,他說:「下官我少見大德之人,殷浩才來,我還想與他在一起多呆幾天。」於是庾亮就任命王胡之兼任武昌城前線總指揮,殷浩為長史,兼任王胡之的副將。
「備馬,我要親自將那賊人緝拿歸案!」王胡之帶上自己的短柄錘,騎上士卒牽來的一匹烏騅馬,追了出去。
話說這王胡之,乃是琅琊王家的子弟。這琅琊王家在兩晉時期之所以知名,要歸功於其祖上——西晉太保、那位「臥冰求鯉」的大孝子王祥。西晉倡導儒教,標榜以孝治天下,因此,王祥在《晉書》中被排列在所有臣子之首,生前死後都十分顯赫。王祥臨終前,他將三國時代曹魏著名的兵器鑑別家呂虔贈給自己的一把腰刀,交給自己的異母弟弟王覽。這把呂虔的佩刀可不一般!當初曹魏的工匠觀看後,認為有佩有此刀的人一定會登上三公之位。呂虔對當時還是自己下屬的別駕王祥說:「我不是可以做三公的人,這刀對我說不定還有害。而您有公輔的器量,所以送給您。」王祥堅決推辭,呂虔強迫他才接受。後來王祥到西晉時代果真官至太保!王祥送刀給王覽,說:「你的後代一定興盛,足以配此刀。」果然,王覽的後代——琅琊王氏家族,從東晉初年開始賢才濟濟,成為其後光耀幾百年的江南第一望族。王覽自己也與哥哥王祥一樣「孝友恭恪」,但是,在西晉時期名氣沒有哥哥王祥大,最後以太中大夫致仕,與其兄王祥一樣長壽,活到73歲(王祥活到85歲)。雖然王覽生前沒有哥哥王祥那樣顯赫,但是,後代卻比王祥的後代繁茂,我們說的東晉琅琊王家主要就是指王覽的後代,「王與馬共天下」中的「王」,也是指此。王覽一生共育有6個兒子,老大王裁,其長子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王導;老二王基,其次子就是後來逼死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王敦;老四王正,其長子王廙就是取代陶侃、後來被王敦任命為荊州刺史的那位,而這個王廙的次子就是這裏提到的王胡之。
根據歷史記載,這個王胡之,其早年經歷充滿了江湖傳奇中的恩怨情仇色彩。在第一次王敦之亂中,被王敦、王廙所殺的譙王司馬承的兒子司馬無忌,從小就與王廙的兒子王胡之關係很好,司馬無忌的媽媽因為王敦家族的勢力很大,也不敢告訴兒子,一次,王胡之又來找司馬無忌玩,媽媽才將實情說了,聽到自己的好朋友竟然是殺父仇人的兒子,司馬無忌抽刀狂呼,出門就要殺掉王胡之;又一次,就在應詹去江州做刺史的時候,群臣都到新亭送別,司馬無忌和王胡之都去了,但是,因為人多相互沒看到,談論中,一個人說:「司馬承被殺其實並非王敦的主意,那是王廙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