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這個技巧是……?」孫立恩好奇的問道。在他看來,綜合診斷中心最重要的工作核心,就是「遇事認真」。對病人的情況認真對待,對病情變化認真對待,對用藥檢查認真對待。他就是這麼幹的,同時也從中獲益匪淺。
「我認為,診斷的關鍵在於思考方式。」張教授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又指了指孫立恩的腦袋,「咱們兩個的診斷習慣和方法都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抓住一切可疑的地方,抓住一切不合常理的地方,然後多問幾個為什麼。」
「我們並不一定能找到病人身上所有的答案,但我們能夠儘可能的去嘗試找到正確的方向。」張教授笑着說道,「我認為,這就是診斷醫生的職業關鍵所在。竭盡全力,去審視每一條線索。」
孫立恩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真要說起來,張教授的說法,其實比孫立恩自己的看法更加廣博一些。並不是每一個醫生都能和孫立恩一樣,擁有這麼縝密的思維方式和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可是被吳友謙老師和老東西的訓練庫訓練了整整一年的結果。
更何況……他們也沒有狀態欄可以用。也許以後老東西能夠為臨床醫生們提供更加有價值的參考意見,但畢竟……他們不是孫立恩。
怎麼讓這些不是孫立恩的醫生,發揮出接近或者說類似孫立恩的作用?張智甫教授的答案很簡單——在這些醫生的心裏埋下一顆種子,然後慢慢等待着這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正確的診斷思維方式」,就是這顆種子。也許對很多輪轉到綜合診斷中心的醫生而言,這只不過是三年規培乃至數十年職業生涯中比較稀罕的一次體驗。但總會有那麼一兩個醫生,能夠通過日常工作和學習,把這顆種子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
「那麼,以後的規培方案就不能光給他們提這種思考題。」孫立恩想了想之後說道,「要不然……我回去整理一下,搞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病例出來,做成習題的感覺讓他們試試?」
孫立恩想把以前自己體驗過的那些訓練題拿出來,給新來的規培生做做看。目的也很簡單——以前他通過這些病案反覆訓練掌握了一套還算不錯的臨床診斷思維方式。那麼,這種東西用來給診斷科的規培生們訓練思維方式,似乎效果也不會太差。
「那可太好了。」張教授大喜過望,他也有類似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