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終於明白李重福驚恐到如此地步,竟至於死的原因了。在這個年代,他與李顯,是父子,更是君臣。如果是兒子罵老子,老子頂多訓斥幾句,最後,還會和好。
可皇子辱罵皇帝,那就絕對不是訓斥幾句,鞭笞幾下就能夠了結的了。他這樣的行為,如果換一個硬脾氣的皇帝,說不定還真會給他點顏色看看。
不過,他面對的是李顯,這個標準軟柿子,他真的沒有那麼狠毒的心腸。
事實不是擺在眼前了嗎?事發之後好幾日,李顯都沒有發落他,這暗示的意味還不夠明顯嗎?
李重福難道想不到這就是李顯在猶豫,在給他機會嗎?只不過,面對不敬的兒子,他總不能揮揮手就把他原諒了,放過了,如若這般,他的臉面還往哪裏擺,他還有沒有權威?
他怎麼就這麼糊塗,這麼一點時間也忍耐不了,竟然手起刀落,就結果了自己的性命。
「其實他完全不必這樣想,父皇早就想原諒他,只是想給他一個教訓,誰知他如此想不開。」
李俊低垂着頭,哀傷的說道,崔、何二位長史,也是扼腕嘆息,可這又有什麼用呢?
就算再惋惜,也無法喚回逝去的生命,就算是李顯現在趴在棺材上告訴李重福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也於事無補。
李俊把手爐放到一邊,抬眼審視着二人。
看他倆非常坦然的樣子,李俊懷疑,他二人也並不知道什麼內情。
「我問你們,譙王和武三思的密謀是什麼?」
一聽武三思的名字,兩人皆是一驚,連忙對了個眼神,李俊笑笑:「你們別害怕,譙王已死,他就是做過什麼,也沒人再去追究。只是,我想知道真相。」
「我懷疑,譙王是武三思派人害死的。」
「這怎麼可能!」二人連連擺手,否定了李俊的想法。
「殿下,譙王確實和郡王有聯繫,可這一切都還沒有正式佈局,據我二人所知,譙王這次能夠回京,就是郡王在背後促成的。實際上,上一次大王給陛下寫信,陛下的立場就已經鬆動,雖說,最後大王沒有能如願回京,可卻收到了陛下的回信。陛下在信中很是勸勉了一番,讓大王在封地再呆一段時間,等過些日子,找個好機會,就讓大王回朝。」
「所以,那段時間,大王心氣非常高,對回朝這件事非常有信心,可不知朝廷上又發生了什麼變故,一來二去,解禁大王,讓他回京的旨意遲遲沒有到來,大王這才急眼了。」
李俊聽着他們的訴說,連連點頭,這個時候從中作梗的是韋皇后,這件事他也知情。
「後來呢,譙王就投靠了武三思?」
「不能說是大王投靠,倒是郡王先來拉攏大王的。那時大王終日在封地悶悶不樂,非常急躁,因為他的條陳,上書,都沒有回音,仿佛是陛下從來也沒有看過。他回京心切,這才同意和郡王聯手。」
「所謂聯手,就是推他上位,讓我靠邊站了。」
李俊笑着對他們感嘆道,二位長史趕緊圓回來,其實,譙王已死,他們曾經有什麼陰謀,他根本不會在意。
「當初,具體的計劃是怎樣的?」
「二位長史是譙王最親近的大臣了,肯定知道些詳情。想當初,崔長史找到我,說想找我合作,我想,現在應該是合作的開始。」
李俊是個實用主義者,既然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保住了兩人的性命,他們也總該有點表示吧。
他已經在東宮等了好幾日,這兩人毫無反應,難道,非要讓他自己找上門才行?
這樣的態度,還能叫合作嗎?
瞧着兩個人歲數也不小了,怎麼會如此不自覺。
兩位長史心裏也為難的很,所謂密謀,當真是沒有多少,他們要是能說,還會隱瞞?
只得把當時的詳情一一說與李俊聽,到底這些細節有沒有用,就看太子的判斷了。
武三思選擇譙王,不過是始於三個月前,時間並不算長久,那個時候他在韋皇后那裏吃了癟,又在李俊處遭受了挫折,便急中生智,開始燒李重福這個冷灶。
而李重福這個邊緣之人,看到武三思將目光轉向自己,也是興奮異常,像抱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與他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