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崇禎的問題,陸澄源、錢士升等官員頓時張口結舌不知該如何回答,這些官員一向不喜歡翻閱錢糧的賬本。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他們視親民官為俗吏,把自己看做是維護朝廷大義的清流。他們雖然喜愛錢財,但是卻又把錢財視為阿堵物,羞於把錢財賬目掛在嘴邊。
他們大概知道,一座園林、一副字畫、一塊好墨價值多少,但是他們很少會去關注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是怎麼過的。
他們也許會因為同情小民的苦痛,念上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絕不會湊到平民的身邊,問他日子過的如何,一年的辛勞可能吃飽飯。
在這些官員的心裏,民就應該是一個虛幻的概念,而不應該是活生生的生活在他身邊的奴婢和佃農。
就比如他們可以站在皇極殿內,對着崇禎指責他與民爭利,但是回過頭去,他們不會為了自己的道德,釋放一個奴婢,和免去一畝田的地租。
如果向他們詢問這個問題的不是皇帝,恐怕這些官員早就跳起來對崇禎喝罵上兩句,「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然後就要同他這個小人割袍斷交了。
而即便年初時被崇禎用《宛署雜記》教育了一番,也許京城有些官員的確會去了解物價,以便應對崇禎有可能的詢問,從而得到一個平步青雲的機會。
但是,這些自詡為清流的官員是不屑於幹這種事的,比起崇禎的賞識,他們更渴望能夠通過向皇帝或是執政大臣發難,豎立起自己剛直敢言的清譽。
而事實上,關於大明百姓的收入問題,除了戶部的幾位官員外,殿上的其他人也一樣不怎麼清楚。
也許工部和一些低階官員能夠了解市面上的物價,但是在無法得到戶部的數據下,他們同樣無法了解大明百姓平均一年收入大概有多少。
崇禎等待了一會,看着下方跪在那裏的官員沒人出聲,於是便開口繼續說道:「京城一名普通男工的工資,每天大約是一角五分,一個月工資4元2角,一年收入是50元4角錢。
而一名普通女工的工資,每天大約是一角二分,一個月工資3元4角,一年收入是40元8角。
根據大明時報的調查,今年京城每戶人家平均年收入應當為56元,而順天府每戶人家平均年收入是44元。
而過去三年裏,京城每戶人家平均年收入是40元,而順天府每戶人家平均年收入是32元。這就是你們說的,內府搜刮民財?」
皇極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有些詭異了起來,跪在大殿正中的官員固然沒有聲音,站在兩旁的官員們也有許多人低着頭,想要躲避皇帝的視線。
「這,這個收入上去了,未必也就代表百姓的日子好過了。」跪在最前面的錢士升,終於張嘴硬着頭皮頂撞了崇禎一句。事已至此,作為發起此事的主要人物,他也不能坐視自己發動的群體勸諫事件虎頭蛇尾,成為世人眼中的笑柄。
在錢士升的兩側,跪着陸澄源、王守履、錢元慤三人,雖然他們沒有出聲應和錢士升,但是原本彎下去的腰卻不由直了幾分。
三人心中倒是轉起了相同的心思,如果崇禎的問題能被錢士升就這麼抗過去,那麼說不得他們還有翻身的機會。
不過還沒等三人想好要怎麼接應錢士升的話語,崇禎已經略帶嘲諷的對着錢士升說道:「說的好,收入提升未必能夠帶來生活水準的上升,看來你還不算不識人間煙火的木像泥塑。
那麼朕就再問問你,你且說說看,我大明一戶五口之家,一年的支出需要花費多少,才能解決溫飽問題?」
陸澄源、王守履、錢元慤原本直起的上身頓時僵住了,就算是想要強拗崇禎的錢士升,也被崇禎的追問給問呆住了。
作為一個皇帝,崇禎不修德行,不讀聖賢書,居然整天琢磨着這些雞毛蒜皮的小民過日子的事,這讓一干清流官員感覺很是絕望。
朱由檢盯着滿臉沮喪說不出話來的錢士升許久,才面無表情的說道:「民間有諺:不飢不飽一年三石。以一戶五口人計算,則一年消耗糧食15石,方才算是解決了吃飯問題。
今年京城小麥和粟米都是一元一石,稻米是一元五毛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