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一旦傳出皇帝被西方學者所著的《君主論》所影響。恐怕西學蠱惑君王,禍亂朝政的名頭就更跑不掉了。
在經過了,一年多大規模翻譯西學書籍的過程中,徐光啟從一位欣賞西方自然科學和哲學發展的單純仰慕者,認為可以借它山之石以攻玉,借西學來改造大明儒學中不適宜當代的一部分。
很快轉變成了一名主張對西學要批判着吸收的學者,在看過了這些翻譯過來的西方書籍之後。徐光啟等人也終於認識到,歐洲並不如他們設想中的那麼美好。
雖然羅馬共和國的歷史非常的吸引人,文藝復興運動也讓人心生嚮往,但是兩者之間間隔的上千年文化黑暗期,卻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而最令人詫異的是,看似樸素、溫和而關愛世人的天主教會,在歐洲的名聲似乎並不怎麼樣。雖然天主教曾經統治着整個歐洲的精神世界,但是今日的歐洲天主教卻分成了新教同天主教兩個出自同一源頭的宗教。
讓徐光啟等人不解的是,明明只是宗教儀式上有所區別,他們所信仰的依然是同一個神靈。但就是因為這種微不足道的理由,歐洲各國卻打了10多年的戰爭。
如果按照這些西方人的處事方式,那麼大明境內早就兵連禍結,烽煙處處了。畢竟在大明流傳的宗教派別數量多到難以計數,而大明百姓見神就拜的天性,也滋生了宗教的生長。
為了一些宗教儀式的問題開戰,估計大明也就剩不下多少人了。而且天主教會設立的宗教法庭,對認定的女巫施以火刑的刑罰,也實在太過野蠻了些,這讓徐光啟等人有些難以接受。
金尼閣所攜帶的7000餘部書籍,雖然是教宗所贈。但是此時的教廷早就墮落了,無能者充斥着教廷內部,無知者掌管教廷的典籍,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而意大利雖然是文藝復興的發起之地,但是在宗教裁判所的鎮壓下,連哥白尼這樣的出名學者也被送上了火刑架。因此意大利的文化事業,反而還不及文藝復興時期發達。
金尼閣返回歐洲時,為了引起歐洲對於東方傳教事業的關注,他身着中式服裝出入公共場合,常以感人肺腑的演講宣傳利瑪竇和其他在華傳教士們的功績,並投入極大的熱情著書立論。由於他的積極活動,在歐洲掀起了一場「中國熱」。
因此在沒有去過東方的歐洲人的眼中,中國這個出產絲綢和瓷器的國家,是一個文明而有着優雅禮儀的東方大國。
為了吸引這樣一個悠久的文明國家投入主的懷抱,教宗所贈送的書籍除了一部分宗教書籍外,大部分是歐洲當代較為出色的各類著作。
不過意大利對於文化事業的壓制過於嚴格,所以大部分書籍都是來自於歐洲各國。7000多部書籍,就算是編寫一套目錄,都不短時間能夠完成的。
更何況不少書籍還不是拉丁文書寫的,想要找到熟悉歐洲各國文字的學者,對這些書籍的內容審查一遍,也是需要花費不少金錢和時間的。
但是金尼閣前往東方的航期又是這麼緊張,光是讓這些教廷的修士準備這些書籍,就沒有預留多少時間。
為了完成教宗的命令,讓中國的皇帝和百姓意識到歐洲文化並不弱於中國文化,使中國人產生對於天主教的興趣,教廷的修士不僅沒有對書籍進行審查,還從宗教裁判所沒收的書籍中挑選出了一部分自然科學書籍,希望能用魔鬼的著作去引誘這些東方異教徒產生對於主的信仰。
另外,教廷還從敵對的荷蘭書商那裏購置了大批的書籍,以裝點教宗饋贈的規模數量。
畢竟在15世紀中葉,德意志美因茲的工匠古登堡發明金屬活板印刷術後,德意志地區便成為了歐洲印刷業最為發達的地區。奧格斯堡更是德意志地區的印刷中心,那裏每年印刷的書籍種類幾乎達到了歐洲每年出版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很不幸的是,這個地區正好屬於新教聯盟。因此當教廷的修士偷偷的向荷蘭書商採購書籍的時候,提供書籍的奧格斯堡印刷工匠,往書籍中混入了大量的攻擊天主教的書籍,甚至包括了德國牧師所寫的,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
負責組織書籍的教廷修士的僥倖心理,使得金尼閣所帶來的書籍,不但有着頌揚天主教的典籍,宣傳歐洲文化和自然科學的書籍,還
第492章 對於天主教的重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