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資歷上遠不如楊景辰,但是范景文在個人能力上顯然比前者更為出色一些。筆神閣 www.bishenge。com自戰國時,遠離中原的秦國以商鞅獻上的耕戰之策滅六國而一統天下之後,農為國之根本已經成為了中原歷代王朝和精英階層的共識了,當然蒙元這種奇葩的王朝是一個例外。
士大夫研究農業耕作技術,也是唯一不被視為不務正業的雜學。當然以范景文的農學知識儲備想要超越前人,還是差上了一點的。更別提,現在朝中就有一個真正專門研究過農學專家徐光啟。
不過范景文顯然很聰明的沒有把自己管理的農業部,變成另一個農業技術研究所,他虛心的請教了魏良卿主持的農科院,順便同在上海負責農科院分部的陳子龍也聯繫上了,從他們兩人手中獲得了大量的農業資料。
憑藉着這些資料和數據,他倒是真正的替大明的農業發展,弄出了一個較為全局的發展規划起來了。
「…根據農科院提供的以上這些資料和數據表明,以秦嶺-淮河為界線,把大明分為兩個農業耕作區域,實施不同的輪作制度,是極為可行的。
比如以江南八府一州為例,江南地區的耕地面積大約有4千5百餘萬畝,去除近500萬畝的桑園,剩下的便基本都是耕地了。
江南地區東面高而西面低,高者稱為高田,低者稱為水田。高田現在大多已經實施了一年兩作,但是低地水田區基本還是一年一作。
前者約佔耕地面積的40,也就是說還有近60的江南土地每年白白浪費了一季的收穫。如果這些土地能夠利用起一半,那麼江南每年的收成最起碼能夠增長四分之一。江南地區現在土地產出大約在9千萬兩上下,四分之一便是2千2百餘萬兩。
而江南地區的一年兩作率是最高的,南方各省大多都是一年一作制,以江南收入佔據南方各省總收入一半計算,南方其他各省同樣推行一年兩作制度,增產收入同樣不會少於2千萬兩以下。
如此一來,光是在南方地區推行一年兩作制,便可為我大明增加近4千餘萬兩的收益。不管是隨之而增加的稅收,還是增產的糧食用於填補北方的糧食減產,都能極大的緩解我大明現在困境。
而這些年來北方地區天氣的變化,使得北方不少地區災害頻發,農業常常顆粒無收。因此臣以為,黃河以北地區和陝西地方,應當考慮推廣從海外引進的新式作物。
農科院去年在京畿、山西、漢中、甘肅等地區試種的番薯、土豆、玉米等物,同我大明過去種植的小麥、大麥、高粱、小米相比,不僅產量更高,而且更耐貧瘠,實是不可多得的救災作物。
不過想要在南方推廣一年兩作制也好,還是在北方推廣新作物也罷,光靠現在的地方縣衙去干,恐怕得不到什麼效果。
所以臣希望,能夠仿照京畿和上海農科分院形式,在各縣成立農會,確保新的作物種植方式和新的輪作方式,能夠正確無誤的傳達給各地方上的農夫,並能夠及時解決在耕作中出現的問題。」
朱由檢想了想便爽快的回道:「可,你回去把農會的組織設計弄個方案報給內閣審核就是了,你可還有什麼要說的,若是沒有便退下去吧。」
范景文趕緊拱手說道:「還有一事臣需要向陛下稟報,農業增產除了推廣新作物和輪作制度之外,最要緊的便是水利灌溉和肥料使用了。
我大明原本有往江南六府派遣官員專門負責治水一事,但是自從萬曆之後,江南六府已經快40多年沒有進行治水了。
江南百姓有雲:白茆潮沙積壅,狀如邱阜,吳淞江竟如溝洫,下流既壅,上流奚歸?舟楫莫行,田疇莫治。水政廢弛到如此地步,恐怕今後水旱交病,十歲九荒,也將出現在江南之地了。
此外,江南百姓士紳都知道湖田肥美,因此對於河港涹瀆塘盪常常侵佔沮塞,太湖原本是是煙波縹緲若海,現在日侵月削之下,太湖面積大為縮小,臣擔心若是遇到暴雨之時節,湖水高漲,沿湖百姓恐怕要受水災之苦了。
臣請陛下派遣官員前往江南地區治水,以改善江南農田的灌溉。另外臣聽農科院的官吏說起,有一種鳥糞石的肥料,一斤可以抵得四、五斤餅肥,臣希望能夠大量開採,用於江南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