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不過是替天子管理一些零花錢的海關總理衙門,到了崇禎十五年已經成為了一個管理十餘萬職員的龐大機構。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海關總理衙門除了管理大明的海關關稅之外,還負有指導海外屬國關稅同盟的義務。而除了管理海關關稅的職責外,海關總理衙門還負責管理海上相鄰屬國及鄰國交往的事務,包括在東盟中代表大明的一系列決策。
最重要的還是,海關總理衙門手上還代管着,海外駐紮的各只軍隊及各海域的巡閱府、鎮守府及總督府等衙門。也就是說,今日的海關總理衙門手上不僅有錢、有軍隊,還有着龐大的資源產地。
從崇禎十三年開始,意識到海外糧食輸入及龐大資源、市場對於國內的重要程度之後,以錢謙益為首的內閣閣臣們就試圖將海關總理衙門手中的權力和資源收回來了。即便是接替錢謙益上位的溫體仁,也決不能容忍這樣一個獨立於內閣之外的小朝廷。
憑藉着海關總理衙門儲備的各種資源,不誇張的說,即便是內閣掌控下的大明朝廷崩潰了,皇帝也一樣能夠通過海關總理衙門接管沿海及海外的組織和資源,這可比南邊那個空頭六部要完備的多。
在內閣一步步的強化中樞對地方的領導權力時,自然是難以容忍這樣一個異類的。更何況馮銓等人對於自己手中的權力還不滿足,正試圖以加強海上稽查走私的名義組建一支完全屬於海關總理衙門的海上艦隊,以便更好的震懾海外屬國、屬地,令總理衙門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溫體仁看來,海關總理衙門這些人簡直是昏了頭了。他們想把海外的一切事務都納入到自己的管理之下,那麼大明還要什麼海軍和中樞內閣,不如讓海關總理衙門直接取代內閣算了。
不過馮銓的狂妄自大,倒是給溫體仁找到了削弱海關總理衙門的辦法。因為總理衙門想要總攬海外事務的想法,海軍參謀總部、通商郵政部和戶部糧食局都開始對總理衙門有所不滿了起來。
海軍參謀總部認為,海上的一切軍事力量都應該在他們的管理之下,過去海軍因為剛剛組建,實在缺乏人手和資源去管理海外的駐軍,這才讓海關總理衙門進行代管。
現在的海軍總長鄭芝龍認為,這些海外駐軍應該可以收歸海軍參謀總部名下管理了,特別是南方大洋上的那些投誠海盜們,海關總理衙門基本對他們處於放任自由的狀態。長此以往的縱容下去,這些海盜們很有可能再次成為海上的禍害。
至於通商郵政部,不管是海外通商事務還是郵政事務,他們都想要製造自己的商船、郵船,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委託海關總理衙門管理海上運輸事業。
戶部糧食局主要還是針對海外屬地和海外殖民地的農業生產管理問題,對海關總理衙門有所不滿,認為對方未免管的太寬了。且這些地方出口經濟作物和糧食的關稅徵收,似乎也在往他們身上扒皮。
由是,溫體仁和這三方溝通之後,正積極謀劃着想要把海關總理衙門一分為三,分為外交事務部、殖民地事務部和海關局。其中殖民地事務部、海關局及其他的一些權力,要收回內閣名下進行管理。
對溫體仁來說,操作這一事件最為麻煩的,其實不是海關總理衙門的抵抗,而是站在海關總理衙門身後的內務府。自從內廷二十四監被皇帝進行改革,最終改為內務府這個機構後,內廷的規模比天啟時期要少了一半還不止,而原本行事高調的內廷,現在也低調的似乎不存在於官員的面前一樣。
但實際上內廷的權力並沒有消失,原本的東廠變成了現在的社會調查部和大明時報社,錦衣衛則深入到了新組建的警察部門,而各地的鎮守太監也從監督地方政治、軍事轉向於經濟和輿論的控制。
不管是陝西二藩謀逆、河南士紳之亂、揚州鹽引案、南京科考案、太湖匪盜案和去年的賑災貪腐案,背後都有着內務府干涉的影子。只不過,現在內務府只出力不領功,大多由刑部檢察院出面,所以地方士紳很難再通過往內廷潑髒水,來煽動起地方民眾的怨氣,從而讓自己脫身而已。
要不是拆分了海關總理衙門利益極大,還能消除馮銓對自己地位的威脅隱患,溫體仁也真不想去招惹,現在保持低調一心替皇帝賺錢的內務府。
不過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