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山先生和文太常的諫言還是很中肯的,整頓科道這種大事的確不能放在一個人的手中,科道官雖然品階不高,但是卻關係到我大明的吏治,如果科道官品德低劣,又怎麼能指望他們去糾察其他官員。筆神閣 www.bishenge.com吏部尚書,蕺山先生起復之後當為何職啊?」
周應秋趕緊出列回道:「啟稟陛下,復職後劉啟東當為順天府府尹。」
朱由檢盯着周應秋看了一眼後說道:「蕺山先生道德文章海內聞名,吏部是怎麼考慮的,要把蕺山先生安排在順天府這個俗務官上?」
周應秋瞠目結舌一時回答不出來,最後只能拜倒請罪說道,最近這些日子,朝廷召回的官員人數太多,他沒有一一核查,這是下屬文選司郎中擬定的任官名單。
看着毫無擔當的周應秋把自己的責任推給下屬,本身就對這位尸位素餐的吏部尚書不滿的朱由檢,頓時發怒道:「到底你是朕的吏部尚書?還是你的下屬是吏部尚書?吏部身為六部之首,選賢任能更是重中之重,你身為吏部尚書卻被下屬擺弄,還想說這不是你的問題?那麼,難道是朕的問題嗎?」
朱由檢這一發怒,周應秋頓時嚇的汗流浹背,不得不脫帽向崇禎請求辭職歸鄉。
名義上周應秋掌管着吏部,但是這不過是魏忠賢和崔呈秀推出來的招牌而已。崔呈秀在朝中時,周應秋不過是魏忠賢和崔呈秀兩人的橡皮圖章罷了。
魏忠賢和崔呈秀被逐出京城後,吏部官員們根本不理睬這個空頭尚書,他們中的一部分直接就倒向了東林黨,其他則是採取中立觀望。
順天府掌控京城,位置不可謂不重要,這種位置朱由檢怎麼敢交給東林黨人。京軍、錦衣衛、順天府就是掌控京城最重要的三個部門,雖然看起來順天府手上的武力不及前兩者,似乎地位較低。
但不管是京軍還是錦衣衛,都不是後世的職業軍人,他們都是拖家帶口的軍戶。他們要在北京生活,就免不了要吃穿住行,而這些都是順天府管理的權力。
所以順天府才是真正能控制京城的力量,雖然這個時代的官員還不明白,怎麼用行政權力去壓制前兩者。
朱由檢雖然知道周應秋無能,但他從沒想過,這位閹黨黨羽居然連下屬都約束不了,能讓下屬把劉宗周這位東林領袖推上順天府府尹的位子。
朱由檢之所以放逐了魏忠賢和崔呈秀,而留下了周應秋這個吏部尚書。一方面是因為吏部尚書的位置過於重要,趕跑了周應秋,他找不到可以信賴的人做這個位置。
另一方面就是,在當時的狀況下,趕跑了周應秋,只會讓吏部尚書落在東林黨手中。因此朱由檢乾脆讓周應秋先佔着這個位置,然後再慢慢尋找合適的人選。
不過周應秋的無能,讓朱由檢看到了危險。如果吏部官員已經全部倒向東林黨,那麼就算他換個主官,一時半會之間也很難打開局面。控制了天下官員升遷的東林黨人,完全可以把非東林黨官員調出京城,然後架空六部。
是以朱由檢終於對周應秋出手了,周應秋一開口請求辭職,朱由檢就同意了。朱由檢直接提名了徐光啟暫代吏部尚書一職,明代的傳統,吏部尚書的任命一向是皇帝的權力,人臣敢有窺竊這個權力的,一定會被言官彈劾。
如果是以往,最多是內閣提出幾個候補人選,以供皇帝挑選而已。但是現在崇禎直接提名了徐光啟,就等於連內閣擬名單這步都跳過了,這在程序上就有點瑕疵。
這點瑕疵讓東林黨人有所不滿,但是徐光啟的資歷足夠擔任吏部尚書,且東林黨又能趁機趕走周應秋這個閹黨大頭目,於是朱由檢的提名很快就落實下去了。
交代完了吏部尚書的事之後,朱由檢才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到了劉宗周和文震孟兩人身上,被朱由檢這麼一打岔,兩人的氣勢已弱。
崇禎這時才開口對着朝會上的眾官說道:「夫子曾經說過:吾日三省吾身。但是我大明的士子,中舉做官之後,就拋棄了聖人教誨,不是搜刮民眾,就是向上官賄賂,以求調任美職。他們什麼時候反省過?
朕看除了要科道官員平日的糾察彈劾之外,這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要組織官員脫離崗位,重新學習聖人之言。因此朕打算在大學內開闢一個官員進修學校,
正文 第一卷 慘澹經營_第90章 召見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