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住了吧。筆神閣 www.bishenge.com」當祖大壽和張春再次陷入爭吵之前,王在晉突然出聲阻止了兩人。他隨即從主位上起身退到了一邊,然後向着後帳屈身拱手大聲喊道:「關於三屯營之敗,臣率第三戰區諸將帥恭請陛下聖裁。」
祖大壽等武臣還有些搞不清狀況,但是他們對面就坐的幾位文官已經起身,一起附和王在晉出聲恭請皇帝出來了。
祖大壽向帥案後被屏風遮擋住的後帳望去,便看到在兩位身穿賜服的錦衣衛的護衛下,一名樣貌英俊的少年穿着一身明黃色的團龍服走了出來。
看着王在晉率先屈身對着這位少年行禮,祖大壽等武將立刻意識到,這位少年應當就是大明皇帝朱由檢了,他們也忙不迭的向着崇禎彎下了腰。
「都起身吧,既然是在軍中,諸位就不必行如此大禮了。朕趕過來,也不是為了看你們對朕有多麼恭敬的。
三屯營城下的失敗朕已經聽說了,至於你們這些天來都在爭吵些什麼,朕也聽說了不少。朕剛剛也在後面聽到,祖總兵似乎很關心誰來擔負三屯營失敗的職責。
在討論失敗的責任人之前,朕倒是想要問一問諸位,三屯營之敗已經過去了這麼久,退下來的傷員可安頓好了麼?死難將士的名字可登記完成了麼?對這些死難將士的撫恤條件你們可曾討論過了麼?」
崇禎一連串的發問,頓時把在座的眾人都問暈了,他們之前都把精力關注在了三屯營之戰戰敗的責任究竟在誰身上,對於皇帝提出的這幾個問題,還真沒有去想過。
見到眾人沉默不語,朱由檢這才冷冷的說道:「真是豈有此理,你們行事居然如此本末倒置,不想着如何安頓傷員和撫恤犧牲的烈士,倒是先要爭論出個勝負來再說。你們現在的作為,豈不是讓將士們心寒麼?
今日的軍務會議暫時中止,朕現在分派你們幾項任務,祖大壽你去監督軍士修建祭台,朕明日要親自主祭我軍的死難將士,朕現在去巡視傷兵營,至於其他人商議出一個撫恤烈士的章程出來,明日祭奠之後向全軍宣佈。
至於三屯營之戰失敗的責任斷定,待到後金軍退出關內再行討論。現在,你們可有什麼不同意見麼?」
不管是王在晉也好,還是祖大壽也好,此刻都被佔據了道德制高點的崇禎給封上了嘴,他們顯然無法反駁,皇帝優先為死難將士發喪的主張。人死為大,蓋棺定論,本就是儒家道德體系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支柱。
自從朝廷定下了遼人守遼土的政策之後,本就封閉性較強的遼東邊鎮,因為兵源的來源地越來越狹窄,一個排外的軍中小團體的形成,即藩鎮化的傾向也越來越明顯了。
這種軍中小團體的形成,也使得底層將士會越來越服從於本鎮出身的將領,這種趨勢一直發展下去,最終就會形成一個真正的藩鎮,把小團體的利益凌駕於整個國家之上。
但是現在的遼東軍還沒有成為一個真正藩鎮,他們效忠的最高對象還沒有從皇帝身上轉移到邊鎮將帥身上。
因此當崇禎出現在軍中之後,他便立刻獲得了這些遼東將士的忠誠。當然這種忠誠並不堅實,而只是來源於往日被灌輸的對皇帝效忠的信仰罷了。一旦崇禎無法滿足這些將士對他的期待,這種忠誠也就很快會被消失殆盡。
不過崇禎抵達馬蘭莊後做的第一件事,便贏得了大多數將士的好感。這位皇帝陛下既沒有無視底層的將士,也沒有一到馬蘭莊就搞什麼下馬威,斬殺幾名敗軍之將,以彰顯自己的威權,而是先去探望了那些敗退回來的傷兵,皇帝的行為頓時讓原本因為爭論三屯營失敗責任,而變得劍拔弩張的東路軍將士的情緒緩和了下來。
對於底層的士兵們來說,爭論誰應當為三屯營之戰的失敗負責,祭奠死去的軍中同袍顯然要重要的多,而且也更能引起這些普通士兵心靈上的共鳴。
十二月一日上午九時,除了防備後金軍隊的明軍前線部隊之外,駐紮在馬蘭莊附近的明軍將士都來到了設置在莊外東北面的河灘地上。
這片雜草叢生的河灘地被清理出了一大片空地,並以木頭構築了一個近2米高的平台,台上除了黑白兩色的旗幟外,還有一面足有數個平方大小的祭字旗放在了祭台正中。今日天氣陰沉,還掛着一陣陣的
第676章 祭祀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