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2月中旬,天氣已經開始轉暖,清晨的氣溫已經差不多回到了零度。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鼓樓東大街的一座小四合院內,張重輝按照往日的習慣起身洗漱之後,便去了隔壁的臥室,向叔叔張允修請安去了。
雖然天啟皇帝替張居正平反了一些罪名,但是並沒有完全替他翻案,被發配的張居正家屬雖然得到了赦免,但並沒有恢復他們的官職。
而等到崇禎登基之後,張居正的罪名終於被完全平反了,長子張敬修、次子張懋修的官職也被恢復,張敬修因為當日不堪受辱而自殺,因此他的兒子張重輝受到了蔭補,被授予了御前秘的職務。
雖然張重輝的母親高氏並不想讓兒子出仕,但是禁不住兒子的請求,還是同意讓他接受了皇帝的詔,跟隨叔叔張允修上京了。至於張懋修已經無意出仕,拒絕了皇帝的詔。張允修到達京城後,就被任命為了吏部主事一職。
張允修雖然已經五十出頭,多年的流放生活也讓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大一些,不過他的身體看起來還是相當硬朗的。
當侄子前來向他問好的時候,他也已經起身洗漱了。當兩人收拾妥當,走到堂前的時候,下人已經準備好了早點。
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米粥,加上幾樣醬菜,便是叔侄兩人的日常早餐。張允修坐下之後,並沒有去端碗,而是先拿起了放在桌子一角的報紙翻看了起來。
在偏僻的鄉村長時間流放之後,最讓張允修感到痛苦的不是流放地區的惡劣環境,而是他在當地無法獲得外部的信息。因此這些年來的流放生活,倒是讓他養成了一個注重於收集消息的好習慣。
自從發現了大明時報之後,他立刻就將這份報紙當成了獲取最新時政新聞的主要渠道。每日清晨起來,只要是報紙發行的日期,他必然是要先翻上幾頁,看一看最新的消息,才會開始用餐。
張家本就是官宦世家,「寢不言,食不語」對於叔侄兩人來說,也是最為基本的家教。不過在流放了幾十年之後,他們身上那些從小養成的規矩,倒也消磨的差不多了。
比如現在,張允修看着報紙,便同一邊用餐的侄子聊了起來,完全沒有再遵從什麼「寢不言,食不語」的規矩。
聊了幾句之後,張允修便對着侄子問道:「陛下回京也有一段時間了,你在御前秘處待的可還算習慣麼?」
張重輝停下了動作,對着叔叔回道:「御前秘處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事,除了同內閣、總參謀部進行聯繫之外,主要的事務就是閱讀各處寄給陛下的信件,然後歸納簡要呈報給陛下而已。我每日做的事,也就是拆閱信件而已,談不上什麼習慣不習慣的。不過昨日陛下倒是召見過我,我昨晚原本想要同叔叔說說這事,不過昨晚叔叔出外參加宴席,所以沒來得及和叔叔談起這事。」
張允修放下了報紙,身體向前傾了傾,對着侄子詢問道:「那麼昨日陛下召你都談了些什麼?」
張重輝回想了下,才說道:「陛下說我學問雖然不錯,但是還需要時常同人交流才會有所長進,因此打算讓我去燕京大學任教一段時間。
另外,陛下還同我聊了會家事,勸我將同敞送到京城來上學。燕京大學今年將會設立附屬中學,招收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學生,為京城各所大學培養合格的生源。據說今後各地都要開辦這樣的中學,各所大學的學生選拔將會逐漸以這些中學的畢業生為主,減少現在直接從社會招生的現象。
我對此也有些猶豫不決,母親一向喜愛長孫,若是同敞上京,我擔心會讓母親增添憂愁,因此不知道該不該將同敞召來京城上學。」
張允修想了想說道:「同敞今年也已經十七了,雖說在荊州有兄長親自教導,但是兄長畢竟年老體衰,當年在流放時又壞了身子,恐怕也分不出多少精力來教導同敞了。
我這些日子和瞿伯略多有往來,我覺得此人人、學問都是難得一見的人物,伯略的師父又是新東林黨的魁首錢謙益,要是能夠讓同敞拜他為師,我覺得對敞兒以後是會有好處的。
父親和大哥因為遭受不白之冤而聲名毀棄,雖然仰賴先帝和陛下庇佑,為我張家洗清了冤屈。但是父親已經過世太久,如果沒有傑出子弟重整家聲,我張家的聲望終究不會為天下人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