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發覺,到了這一步,他已經無從選擇。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只能把命運交給上天的安排,他必須毫不隱瞞的說出自己的理想,在這一刻的任何隱瞞,日後都會成為支持改革者之間矛盾的起源。
「這就是歷史從來都是由陽謀推動的原因嗎?」在開口之前,朱由檢忽然有所明悟了。
看着徐光啟的雙眼,朱由檢斟詞酌句的說道:「大明應當為大明百姓而存在,它不應當是某個人的私產,也不應該是某些士大夫的私有物。不知先生你是否贊成呢?」
徐光啟如遭雷擊,久久不能反應過來。如果剛剛這番話出自其他人之口,他只會認為這是一個狂生的狂言,一笑了之而已。
但是出自大明天子之口,這可就不是什麼玩笑話了。作為大明帝國的最高權力執掌者,理論上崇禎有權力實現他所說的每一句話。
42歲才出仕,歷經三朝的徐光啟,宦海沉浮起起落落早就修煉的波瀾不驚了,但是現在他有些心驚了。像朱由檢這樣的年輕人,他見的也有不少了。
像他們這樣的年輕人擁有熱情,想要改變所看到的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但是缺乏歷練的他們,多數因為缺乏對現實的了解,最終在社會現實所鑄就的銅牆鐵壁面前碰個頭破血流。
但是崇禎和一般的年輕人不同,其他人碰壁了,最多也就是從中汲取教訓,最後像他一樣成為一個和現實妥協的人,也就是世人所謂的成熟。
但是擁有着至高無上皇權的崇禎,他卻未必能接受失敗的現實。熱血在某些時候也會被稱作魯莽,而皇權在大明也並非真的那麼至高無上。
在大明風雨飄零的今天,如果再出現如嘉靖皇帝和文臣互斗的局面,那麼大明260年的江山,還真有可能凋零在這位少年天子手中。
徐光啟中年才入仕途,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對大明的現實才了解的足夠深刻。而同樣想要挽救大明的他,從一介儒生,自學了農學、兵學直至現在的西方自然科學。然而蹉跎了20多年,歷經了三個皇帝,始終沒有發揮才能的機會。
最後他才筋疲力竭的退而歸鄉,編輯農政全書,希望能以此書引起朝廷對農業的重視,挽回大明江河日下的困局。徐光啟有改革朝政的志向和能力,但是他卻不願和一個魯莽的少年天子攜手,把本就微如累卵的朝局,弄的更加不可收拾。
不過徐光啟也知道,現在不能斷然回絕崇禎,否則這位天子失望之下乾脆自行其事,那麼大明的朝政危局就迫在眉睫了。
徐光啟定了定心神,才緩緩說道:「陛下之心,已經幾近聖賢了。然則陛下打算從何開始改革?又想要老臣做些什麼呢?」
看到徐光啟並沒有一口回絕自己,也沒有唯唯諾諾的敷衍自己,朱由檢頓時增加了一些信心。這些日子來,朝中眾臣不是把他當成小孩敷衍着,就是整天向他進獻一些不着調的玩意,試圖討好他,一副弄臣的嘴臉。從來沒有一個大臣,願意和他正正經經的討論事情的。
徐光啟現在這個認真談事的態度,一下就獲得了朱由檢的好感。於是他略有激動的,在這個時代第一次向一個明代土著,吐露他改革大明的初步計劃。
「所謂治國首先是治人,若想要改革大明不適宜這時代的制度,首要就是要有人才,我大明的科舉雖然能選拔人才,但這些人大多都是改革的反對者。若想要進行改革,就必須首先培養改革的人才。而培養人才最好最快的方式,莫過於建立學校。
我想拜託先生的事,就是請先生明日一入京城,就上書請求改革學校制度。把南北兩京的國子監改為大學,把三舍制改為學年制,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開設算學、地理學、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的課程。
此外實施義務教育法,凡是大明人士,年7歲以上,必須接受3年初級小學的教育,小學教育的內容就是識字和算學…」
徐光啟原本想着等崇禎提出一個激進的改革方案後,他再替崇禎分析一下,說明這個改革方案的離譜程度,從而換取崇禎在不觸動現有的大明體制之下,從細微處開始滿滿的改變。比如軍事上修筑西洋大炮以對抗東虜,農業上推行先進的耕作技術以提高糧食產量等等。
在徐光啟想來,一個久居深宮
正文 第一卷 慘澹經營_第66章 難以拒絕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