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的突然發怒,頓時讓殿內參與爭論的官員們心底都感到了一驚。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挾擊敗後金之勢返回京城的崇禎,最近在京城之中可謂風評甚好。
前兩年崇禎剛剛登基的時候,朝堂上對立的雙方雖然需要皇帝的支持,但是卻並不認為崇禎擁有獨立執政的能力了。這些官員們打擊政治對手的同時,心中最大的理想還是獲得皇帝的信任後,按照他們所主張的政治理念來治理這個國家。
但是到了崇禎三年,不管是任何一方的官員,都不得不認可崇禎登基這兩年來的施政方式和政治手段,已經足以讓他成為左右朝政中有力的一方了。更別提,崇禎親征擊敗後金軍隊的戰果,更是給皇帝帶來了極大的聲望加成。
到了這個時候,朝堂上的官員之間的爭鬥,事實上已經不得不緩和了下來。只有像李標、錢龍錫這樣看不清形勢,又或者是那些年輕氣盛不肯同黃立極等閹黨餘孽妥協的官員,才將鬥爭目標依舊放在了所謂的閹黨殘餘身上。
對於這些始終抱着想要斗到閹黨殘餘信念的官員來說,其中一小部分人想的是要取而代之,朝堂上擁有實權的位置一共就這麼多,不將坐在這些位置上的對手拉下來,他們如何能坐的上去。
還有一大部分人則是反對這兩年朝廷推行的改革政策,由於崇禎對於改革政策的支持表態,使得他們不得不進行迂迴進攻,試圖先打到了推行這些改革政策的官員,從而再想辦法廢除或是擱置這些改革政策。
從皇帝回京開始,這些官員們就已經想方設法的聯合起來,想要通過對總參謀部的調整,對內閣施政過程中出現的紕漏進行批評,從而扭轉崇禎對於改革派官員的信任,最終放緩現在朝廷推行改革的速度。
東林黨人和這些反對改革的守舊官員們的聯合,雖然加強了反對改革派官員們的實力,但是他們對於朝堂上政治鬥爭的方式,卻依然還是老一套。
先從民間掀起輿論批評,然後言官以風聞上奏,接着便是在朝堂上群起而攻之,從而造成一種被彈劾者人人喊打的局面,讓皇帝不得不正視朝野輿論帶起的風向。
不過在當下的大明,他們所堅持的這一套政治鬥爭方式顯然已經過時了。首先在輿論上,因為大明時報和各種報刊的出現,民間輿論的操控權力從原本的士林清流之口,變成了各家報社的主筆。
以大明時報為首的報紙刊物,以傳播面廣,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及時等優點,完全蓋住了以往士人之間緩慢的口口相傳。比如以往京城之中,想要讓城中官紳百姓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起碼要經過一兩個月的流傳醞釀,方才能煽動起民間輿論的高度關注。
但是在今天,報紙上只要刊登幾篇文章,就能取代過去一兩個月的士人宣傳成果。當改革的收益者對這些守舊士人的言論進行絞殺和批駁之後,守舊勢力便完全失去了在民間輿論上的主導權力。
而當今天這些守舊官員們,試圖在朝會上發起一次正面的進攻,以避免黃立極這些改革派官員們,藉助抵抗後金入侵的勝利,鞏固自己的權位。
但是他們才剛剛起了一個頭,想要阻止崔呈秀這樣真正的大奸巨惡復起時,卻直接被崇禎下場敲了一記悶棍,這讓覺得自己完全是出於效忠皇帝才出言批評的官員們,既委屈又感到了憤怒。
一位官員甚為不忿的向崇禎為自己辯解道:「陛下所言雖然大公無私,但是臣等反對崔呈秀起復,彈劾內閣諸大臣蒙蔽聖上,也是出於一片至誠,絕無半點私心啊。
天子設百官而牧萬民,若是陛下挑選的官員良莠不分,讓虎狼之輩混入其中,則陛下雖然時時念及百姓,但百姓也依然不會有安居樂業之日。
陛下欲想天下太平,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則挑選官員自當慎之又慎。我等今日為百姓發聲,怎麼能夠說不是為陛下效力呢…」
「好,好,說的真好。」朱由檢霍的從御座上站了起來,一邊在御座前的台階上來回走動着,一邊強制抑制住怒氣對着殿下反駁自己的官員數落道:「好一個出於至誠,好一個為百姓發聲,朕差一點就信了。
你們這些日子在外串聯聚會,究竟是在討論什麼,要一餐宴席吃掉上百元?你們難道也是心裏想着百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