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天一天天的涼了,王家寨子卻熱火朝天的開始了秋收的工作。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畢竟,王家寨子的口糧和別的村寨不太一樣。
人家的秋收,是指收水稻。
而王家寨子的秋收,是指收紅薯。
要想收紅薯,第一步不是拿鋤頭,而是拿鐮刀。
紅薯基本上都是埋在深深的泥土裏面的,要先把紅薯的藤蔓先割掉,才能開始動工。
挖紅薯是男人的活兒,而割紅薯藤卻是女人的活兒。
眼瞅着霜凍快要開始了,為了一年的工分和口糧,劉玫被迫的拿起了鐮刀。
這是劉玫第一次參加集體勞動。
雖然她不太熟練,可勤能補拙。
跟那些熟練卻磨洋工的大娘大嬸一比,效率也差不離。
一連幹了三天,劉玫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這才把紅薯藤收了回去。
這並不代表劉玫的工作到此結束。
這年頭,物資短缺嚴重,紅薯葉子並不能隨意丟棄,而是要儲存起來,作為牲畜入冬的青飼料。
收完的紅薯藤,要用刀鍘成小段,還得晾曬。
這都不是輕省的活。
卻都是女人的活。
當然,男人也沒有閒着。
王青山就跟着寨子裏面的叔伯弟兄一起,扛着七斤半的鋤頭,把紅薯儘量完整無損的從泥土裏面挖出來。
小孩子這個時候也得上場,跟在大人的身後,把挖出來的這些紅薯上面的泥抹掉,把完好和鋤成半截的分開,撿起來放在籮筐裏面,顆粒歸倉。
忙活了大半個月,好不容易把紅薯收了回來,劉玫覺得自己的腰已經伸不直了。
眼瞅着紅薯都收了回來,王青山直接讓劉玫在家休息了兩天。
躺了兩天,劉玫才覺得自己活了過來。
幹活已經習慣了的村幹部,卻已經把社員們一年到頭的工分給算了出來,拿出工分簿和大稱,準備分糧。
生產隊實行「人七勞三」的糧食分配政策。
就是每個人定下一個一年糧食指標的基數,每人分七成糧,那三成是憑工分兒分糧,工分兒多的家分糧就多。
王青山和劉玫半道上轉回來,本來口糧就應該減少。
可誰讓王家寨子賬上沒有錢,王青山回來的時候打的那頭野豬,全被生產隊拿來抵了工分。
這樣一算,也和其他人家差不離。
晚上收工前,大隊幹部就通知了下去,大家都知道晚上分糧。
男勞力都得加班兒幹活,女勞力得在家收拾家務,小孩子沒事兒老早的就到了宗祠門口排隊。
生產隊會計拿着工分簿和算盤坐在宗祠門口,吆喝了一聲,就開始分糧了。
王青山家雖然遠,卻並不着急。
早分萬分,早晚要分。
就他們家那點口糧,找王木叔借趟車,一會兒就把糧食弄回去了。
生產隊每人每年的糧食指標有450斤,一小半是毛糧,就是帶皮帶殼的稻穀,一大半都是紅薯和其他雜糧,根本就不夠吃。
王青山一家人口少,還好一點。
孩子多,工分少的人家,拿到穀子、豆類,還得求爺爺告奶奶的給富裕一點的人家換玉米、紅薯。
誰不知道大米飯好吃呀!
可填飽肚子才是正經。
王青山一家三口,孩子還要一減再減,一共一千多斤的糧食,王青山還拿出一大半來,給人家換了帶皮帶殼的稻穀。
那奢侈浪費的勁兒,看得王壽直搖頭。
王邱氏冷眼看着,當着王家寨子的老老小小開了口,「老大家的,雖然說的是我們二老歸老二一家養,可你也不能幹看着吧!這分了糧,你也惦記惦記你爹娘不是?」
王邱氏這話可以說是很不要臉了。
王家寨子的老老少少瞠目結舌之後,指着王邱氏開始竊竊私語。
王壽老爺子的臉,一下子就紅了。
偏生王邱氏一點都不在意,昂首挺胸的,還覺得自己往家裏劃拉了口糧,是個大功臣呢!
王青山眯了眯眼睛,找王
第67章 分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