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去開平賣紅薯和馬鈴薯的老百姓還得知一個讓他們更加安心的消息。
黃家居然安排在老百姓最後一次售賣產出之時才會扣除已付的二兩銀子定金。
將心比心,老百姓沒啥說的,用心存儲好剩下的甘薯和馬鈴薯,不懂的就趕緊去問那些經常在田間地頭進行指導的吏員和徐大人的家丁,找不到這些人找到「紅旗軍」學兵也能如願。
老百姓的思想純樸,要是辛辛苦苦收穫的甘薯爛在地窖里,豈不是空歡喜一場?
少年學兵走村串戶宣傳正確存儲馬鈴薯和甘薯的方法,還告誡大家出芽的馬鈴薯有毒不可以實用,搞不好會吃出人命。
收購來的馬鈴薯和甘薯一部分在做燒酒,一部分在加工粉絲、粉條,還有一部分當然是跟隨售賣烤紅薯和炸薯片的婦女進入北直隸的所有城鎮。
預計一個半月時間消化掉五十萬石馬鈴薯和甘薯不在話下,在入夏之前把種植戶所有能夠售賣的產出銷售一空不成問題。
七百六十多少年學兵積極性毋庸置疑,他們在收穫馬鈴薯和甘薯之時工作表現突出,有一小半人得到了跟隨恩師去京城見世面的機會。
被選上的三百六十學兵其實都是留下的種子,即將到來的戰鬥不會帶上他們。
這些孩子中有一大半人沒有去過縣城,這一次得到了去京師的機會人人樂得合不攏嘴。也難怪,他們中有三百多人都不滿十四歲,只不過是個半大孩子而已。
現在他們樂滋滋跟四五百婦女一起推着二百輛烤紅薯攤位車和一百八十輛滿載馬鈴薯和甘薯的獨輪運輸車走在官道上,預計三天後會到達京師。
黃漢有意沒有安排「紅旗軍」騎士護送,三百六十學兵中有近四十人是上過戰場的少年,他們也是第一批裝備黃氏出品鳥銃的學兵鳥銃手。
這些人都是學兵小旗官、總旗官,他們帶着三百六十少年,手中有足二百支鳥銃,如果這樣的武裝力量遇到流寇和山賊還打不贏,也就沒有必要再發展壯大了。
這幾個月由於人力資源足夠,又由於鋼鐵產量、質量突飛猛進,黃氏出品的武器和農具、工具質量數量都增長迅猛。
黃漢的裝備也進行了升級,量身定製全鋼胸甲必不可少,手中的斬馬刀是楊老實親自揮錘用鍛鋼再千錘百鍊精心打制,質量超過百鍊鋼的水準。
特別需要提一提的是黃漢親自動手在楊老實團隊的幫助下打制出了精鋼滑輪弓,弓背是採用材質類似於後世彈簧鋼的優質鋼材,弓弦是這個時代做釣絲的桑蠶絲合股而成。
用作釣絲的桑蠶絲不是桑蠶自然吐出的細絲,而是古人掌握了把蠶體內的絲漿取出拉成單股粗絲的技術,這種人為加粗的桑蠶絲晾乾後作魚線使用堅韌而且耐浸泡。
精鋼滑輪弓有些類似於現代複合弓,採用單輪滑輪系統,因為太過複雜的滑輪系統黃漢也不會做。
這種滑輪系統的結構是一個單輪在弓的上部,另一個橢圓形狀提供能量的滑輪在弓的下部。這種弓手感好、可靠而且便於維護。
用古代工藝做現代產品真的不太容易,黃漢親自動手參與製作還是報廢了不少,現在有五張弓符合黃漢心中的裝備標準,但是這樣的弓成為大路貨裝備部隊不太現實。
因為楊老實無法預知選中的鋼材是否完全符合標準,因此打造不易得到成品完全靠運氣,成本太高,還有一個原因需要經常調整和保養,所以不適宜成為軍隊制式武器。
精鋼滑輪弓有能夠省一半力的好處,還有可以全天候使用的便利,黃漢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弓被大雨澆幾個時辰成為廢品的可能性。
黃漢現在每天都用精鋼滑輪弓勤加練習找手感,如今準頭已經達到使用大明傳統開元弓的狀態。
使用精鋼滑輪弓的好處是相對於傳統開元弓不怕潮濕有效射程遠了五步,接二連三射出三十支具備殺傷力的箭矢以黃漢的體力遊刃有餘。
黃漢沒有跟隨進京師的大隊伍一起出發,他晚出發一天在開平召開協調會,「紅旗軍」體系的官佐都得到了不同的任務。
宋鵬飛、趙坤、楊堅等等步兵官佐這段時間抓緊組織步兵鳥銃手進行實彈射擊訓練成績斐然,已經形成了戰鬥力。
因為鳥銃的月產量
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