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樣,在斐迪南的督促下,軍事委員會和總參謀部、陸軍部、海軍部聯合制定了一份本土防禦草案!
沒錯,這是一份純粹的防禦性方案,意圖打造一個結實的烏龜殼,可以說是保守到了極點。
主要是依託巴爾幹地區的有利地形進行佈防,從前線到索非亞,防線最少的地區都有六道,就算是面對上千萬大軍的進攻,這些防線也足以拖上個一年半載。
哦,這個不是參謀部吹牛,受限於巴爾幹山脈的地形,軍隊太多了根本就施展不開。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千萬軍隊進攻和兩三百萬軍隊進攻都沒有多大的區別,反正能夠直接投入到戰爭中的軍隊很有限。
歷史上塞爾維亞和黑山之所以敢對奧匈帝國宣戰,就是仗着他們佔據着有利地形,可以和奧匈帝國慢慢耗,等協約國贏了他們也就贏了。
當然,他們太高估了協約國,低估了同盟國,沒有想到這次歐陸大戰會是一場持久戰!雖然他們成功的拖住了奧匈帝國一兩年,最後也成為了戰勝國,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十分慘痛的!
斐迪南自然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保加利亞只要提前做好了準備,按照現在的情況估算,戰爭爆發後全國可以動員出三百萬軍隊,進攻沒有把握,但是防守還是綽綽有餘的!
好吧,斐迪南之所以部署這麼多道防線,主要也是考慮到了這方面的因素。
受制於地形,在一道防線要放百八十萬軍隊,怎麼也擺不開啊;另外就是斐迪南受到了前世的影響,他擔心同盟國會給他來一次閃電戰。
當然,巴爾幹半島不可能發生德國進攻法國的情況,山的後面還是山,總是能夠爭取到反應時間的!
不過只要同盟國軍隊殺了進來,保加利亞必然就會損失慘重,戰爭發生的本土和發生在境外造成的破壞,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因此,保加利亞第一道防線是最堅固的,後面幾道都相當於備用防線,只有第一道防線被突破後,才會啟用。
哦,這個第一道防線,並不是指就是一條戰壕,或者說就是一排要塞的防線!這條防線沿最窄的地方也有一兩公里寬,很多可能還要經過幾個山頭,想要一個衝鋒就突破防線那是不可能存在的!
當然學習二戰法國人那樣修建一條「馬奇諾防線」,斐迪南還沒有那麼瘋狂,除了特別重要的位置修築了要塞外,其它地區大都還是戰壕為主。
斐迪南也清楚,戰爭爆發了過後,這套方案裏面的大多數都是用不上的,按照之前的計劃,第一步就是在戰爭初起攻佔貝爾格萊德。
只要完成了這一步,在戰略上保加利亞就佔據了上風,進可以虎視匈牙利平原,退則原地固守。
……
除了軍事部署外,斐迪南也沒有忘記進行戰略物資儲備,畢竟近代戰爭,打得就是物資。誰準備的更充分,誰就能夠在這場戰爭中堅持的更久一些。
「首相,我們現在的全國的儲備糧有多少了?」內閣會議上斐迪南問道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所以斐迪南最先問的就是糧食,只要糧食可以保障,保加利亞就不會在戰爭中崩潰!
康斯坦丁想了想說:「現在全國的小麥儲量約為00萬噸;黑麥儲量為480萬噸;大豆儲量約為50萬噸;玉米儲量約為80萬噸;稻穀儲量約為0萬噸。」
毫無疑問,保加利亞也是一個面試為主的國家,主食是麵包和烤餅,糧食儲備自然也是以黑麥和小麥為主了!
斐迪南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個糧食儲備數字,在正常年月已經基本上可以保證保加利亞全國民眾一年的消耗了。(備註:20世紀由於生活水平的原因,人們的飯量都比較大)
不過對即將開始的世界大戰中,這個糧食數字恐怕就不夠看了。一旦戰爭爆發,毫無疑問大家的精力都會投入到戰爭之中,糧食生產勢必會受到影響。
如果保加利亞一直防禦的話,只要不被敵人攻進來,對主要糧食產地造成毀滅性打擊,就算產能有所降低,基本上也是可以自給自足的。
顯然,斐迪南的目標不只是一直防守,一旦主動進攻,勢必要抽調大量的人力物力,將進一步加大糧食的消耗,就只能靠儲備糧支撐了。
斐迪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