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法國政府的待價而沽,維也納政府就要乾脆的多了,大英帝國是很牛逼,可是這種牛逼和他們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皇家海軍就算是稱霸全世界,也不可能跑到亞得里亞海來逞威風,反倒是隔壁的保加利亞更可怕一些。
這個時候要是站錯隊,他們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奧特郎托海峽可是保加利亞內河,只要保加利亞隔三差五的在這裏來一次軍事演習,奧匈帝國的海運就直接被完蛋了。
海上運輸這還只是一個小問題,作為一個陸權國家,奧匈帝國在外交上的選擇餘地,一直都非常的小。
就像一戰前他們要和德國人處理好關係,一戰後他們也必須要和保加利亞處理好關係,他們在外交上幾乎是沒有選擇的餘地。
只能說是上帝沒有保佑他們,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的悲劇人生。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奧匈帝國背叛了盟友俄羅斯帝國,讓俄國人損失慘重,從此拉開了俄奧矛盾的序幕。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又背叛了德國人,這次算是報了普奧戰爭之仇,不過從此德奧兩國也結下了死仇。
叛徒永遠都是最可恨的!
如果沒有大的變故,奧匈帝國同德俄兩國的仇恨,在短時間內是解不開了。
這個時候,如果再和保加利亞槓上了,想不完犢子都不行啊!
……
保加利亞要開挖亞喀巴灣大運河,這個消息在歐洲大陸鬧得沸沸揚揚,眾說紛紜,很多人都在猜測英保衝突要爆發了。
不過有一條可以肯定,那就是和蘇伊士運河管理公司提高通航費有關係,利益衝突才是最不能調和的矛盾。
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在期待保加利亞和大英帝國的矛盾能夠激化,最好能夠直接干一仗。
尤其是東南亞正在鬧獨立的革命黨,收到了日本人傳來的這個消息,更是倍受鼓舞。
顯然他們想多了,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又沒見兩國矛盾升級,除了在報紙兩國隔空進行了一場罵戰,然後就結束了。
不對,只是保加利亞結束了。英國可就熱鬧了,倫敦的媒體為了這個問題吵的不可開交,各種論調都有,誰也不能說服誰。
不過倫敦媒體還是高度讚揚了斯坦利·鮑德溫內閣,在這次事件中的表現。
至始至終,斯坦利·鮑德溫內閣都是非常冷靜的和保加利亞政府打嘴仗,沒有激化雙方的矛盾,更沒有傻乎乎的就直接開干。
畢竟蘇伊士運河雖然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非常大,但是在經濟上除了相關的人外,和絕大多數英國民眾都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經濟利益是否受損,他們沒有切膚之痛,當然不希望衝突升級了。
縱使亞喀巴灣大運河開通了,蘇伊士運河的作用確實會降低,但是最核心的利益價值依然不會變,依然可以連通大英帝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
只要核心利益保住了,損失一些通航費,就不在大多數人關心的範圍之內了,不管運河公司賺的再多,也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在普通民眾看來,保加利亞人要挖運河就他們挖吧,人家在自己的土地上挖運河,大英帝國也不好干預啊!
況且,運河又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挖通的,蘇伊士運河都挖了十幾年,更何況是施工難度更大,距離更遠的亞喀巴灣運河呢?
按照英國媒體的報道,最樂觀的估計也要十年,大部分都是預計要挖二三十年的,最悲觀的估計這是有生之年系列。
他們計算方法,是參照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工程量,進行推測出來的,至於組織能力,科學技術進步,直接被他們無意識的忽略了。
大家都是業餘的,猜對了的話,未來可以報道他們有先見之明,猜錯了也沒關係,大家可以找到一大堆的理由來論證。
作為新聞人,只要有話題就可以了,他們又不是亞喀巴灣運河的總工程師,又不需要為這些言論負責。
……
「陛下,英國人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出事了!」外交大臣梅捷夫幸災樂禍說
「英國人在
一百一十章、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