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程不是心裏沒譜的小青年。按實際年齡算,早就是油膩大叔了,而且,自認為工於心計。
沒有把握的事情,他是絕對不肯乾的。也就是說,那個齒輪模具,他是完全有成功的把握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把這個,做為他在二分廠副廠長這個位置上,打響的改革第一槍。
這相當於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啊,這把火點不着的後果,油膩大叔豈有不知道的道理?
當年,為設計這一系列的齒輪模具,二分廠是下了大本錢的。這些模具,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齒輪型號不同,大小尺寸不同而已。只要一個型號的模具成功了,其他的型號也就等於成功了。
像這種複雜模具的設計,分廠技術科的這點技術力量是根本做不到的。當年是張年發與總廠技術處合作,將技術處的頂尖模具設計人員集合到一起,反覆試驗,才搞了個差不多,卻不得不終止。
就在二分廠終止了這種模具試驗幾年之後,附近一家私企卻用這種方式製造出了齒輪成品。
這種生產方式,投資小,見效快,技術含量不高。唯一有技術含量,一般人無法搞的,就是模具的技術圖紙。
而那家私企製造模具用的圖紙,竟然是二分廠的那份圖紙。據說是那家私企的老闆,花了三千塊錢,從私人手裏買來的。
而張年發當年為得到這份圖紙上的所有參數,恐怕投了三萬不止!如果算上設計費用,試驗費用,三十萬都不止!
劉萬程不知道張年發知不知道這個消息?反正當年他看到那家私企手裏那份藍圖,竟然還印着江山機器廠的圖紙編號,心裏的滋味難以形容!
既然人家私企得到了這個圖紙,很快就搞出了成品,說明他已經離成功不遠了。
而且,第一套模具暴露出來的缺陷雖然很多,但都不是重大缺陷。這只能說明劉萬程、韓素雲和技術科的技術員們,模具設計經驗不足。這些缺陷,將來製造第二套模具的時候,應該都可以避免。
模具進入第二個試驗階段,也更加艱苦。
壓出產品,針對產品上的缺陷,再對模具進行修改,然後再去試驗,如此反反覆覆。
幸虧劉萬程有着上一次的製造經驗,雖然參數大多沒有記住,但多少都還有些印象,這就少走了大部分的彎路。
第二階段的試驗,其實主要就是確定各尺寸參數,熱件的膨脹系數。
國慶節放假,所有參加試驗的職工都沒有休息。
十一假期一過,早上上班,劉萬程拿着一個完整的齒輪,出現在張年發的辦公室里。
張年發愣愣地看着劉萬程,小心翼翼地把齒輪接過來,順手從辦公桌抽屜里拿出遊標卡尺,測內徑、外徑,鼓搗半天問劉萬程:「壓出來的?」
劉萬程點點頭說:「內外徑完全不用再次加工,直接高頻淬火。如果想再漂亮一點,加一道發黑或者發藍工序就可以了。」
張年發拿着那個齒輪反覆端詳,捨不得放手。許久,眼睛裏竟然飽含了淚水,再說不出一句話來。
沒有人知道,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他承受了來自下屬和上級的多少壓力,受了多大的委屈。
很快,新的生產工藝開始被執行,新的生產車間也在組合。
以前,每生產一件齒輪,刨去生產費用和工人工資,分廠最好可以掙到兩毛錢。管理上稍有鬆動,分廠就有可能賠錢。
現在,每生產一件齒輪,分廠可以穩定地賺到八塊到十塊左右,而且,無論是產品合格率還是生產效率,都成十幾倍地提高,和以前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所有的謠言和謬論,在強大的現實面前,都不攻自破。劉萬程也因為這一驚人的工藝改革的成功,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在副廠長的位置上,站穩了腳跟。
站穩腳跟了,劉萬程就把目光對準了劉勇。有仇不報非君子,嗔呲必報才是劉萬程。何況,劉勇還擋着他發財的路呢?
國企里,報仇也得有講究。就像劉勇一樣,要對付劉萬程,不能當面鑼對面鼓。得從外圍開始,從輿論入手,一點點蠶食,先把跟着打旗起鬨的那些爪牙嘍囉給打死,再從輿論上將對方搞臭,最後讓你站不住腳,自動滾蛋。
劉萬程自然就是先把注意力
37.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