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如此一來,山東一省的稅賦當從何處來?」
「皇上,若無公田,山東地方官員的職田又當從何而出?」
山東巡撫高宏圖和登萊巡撫蘇觀生同時對朱皇帝的山東土地政策提出了異議。
高宏圖又道:「山東一省戰亂連年,工商凋敝,財政全賴田賦,若豁免五載,那山東一省官吏軍士,何以維持?」
蘇觀生則道:「天下各省地方官員全都有職田以補宦囊,唯獨山東沒有職田,恐怕官吏人心不平,辦事不力啊!」
聽了兩人的提問,朱慈烺只是輕輕一嘆,然後又笑了起來:「朝廷這幾年算是掉到錢眼裏去了,經營地方,都以盈虧論成敗。由內閤府直管的省府,也都是富庶太平之地。四江(江南、江北、江西、浙江合稱四江)兩湖,廣東福建,東西二都,皆是如此。」
現在大明朝廷的內閤府直管的省就是江南、江北、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廣東、福建等八個。此外還有兩個直管府,應天府和武漢府。
這八省二府之地,向來都是肥得冒油的好地方,朱慈烺在北京時所做的戰略規劃,就是暫時放棄虧損的北方地盤,退到賺錢的南方地盤上去用心經營。
這樣的做法在政治上當然是要招來罵名的,但是在清軍入關,流賊作亂,北方氣候惡劣,災荒不斷的情況下,不把南方省府的「利潤」充分挖掘出來,拿什麼去填北方的虧空?
崇禎皇帝的失敗,固然有瞎指揮和不會用人等等原因,也有天災人禍一塊夾擊的因素,但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朝廷沒能從南方經濟的大繁榮中獲利,甚至還成為了南方繁榮的受害者南方經濟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是有大航海時代帶來的,而多達數億兩的白銀流入不僅帶來了南方工商百業的繁榮,也造成了通貨膨脹!
而大明朝廷所取的稅賦,又大多折了銀,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朝廷從東南所取的稅收,哪怕加上三餉攤派,實際上也是下降的。
在西北,情況又大不一樣,雖然通貨膨脹和自然災害造成的糧價上漲效應也傳遞到了西北。但是連年災荒造成西北農民並沒有餘糧可以發賣,糧價上漲對他們沒有好處。同時,由於東南紡織業的繁榮和明朝幾乎不徵收商業過稅,使得價廉物美的東南紡織品輕易摧毀了西北的「男耕女織」,讓西北農民很難獲得白銀收入。
另外,西北素來是明朝的邊防重鎮,衛所多,將門多,王府也多(富庶的東南反而沒什麼王府),大量的土地被官紳宗室侵佔,稅賦全都壓倒了很難得到白銀的底層百姓身上,官逼民反也就是非常自然的。
所以充分發掘南方的「利潤」,去補北方的虧空,就是唯一的選項了實際上,直到21世紀,中國不也是這個路子?如果要讓21世紀的陝西交出比廣東多八成的稅,陝西人還活不活了?
而在南方的利潤沒有充分挖掘出來前,也就只能暫時放棄北方止損雖然不正確,但是也無可奈何。因為大明朝廷沒有真正管用的發鈔權,也沒有發行國債融資的能力,所以虧空沒有辦法向未來傳遞,而是會一級一級的向下傳遞,直到最底層的士兵。而底層士兵作為虧空的最終承受着,出現挖掘崩潰也是非常正常的。
當然了,如果朱慈烺是軍事天才,也可以抄幾家貪官籌一點銀子,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練出三兩萬可以吊打八旗兵的精兵,在調兵佈置上又有碾壓多爾袞、多鐸的能力(考慮到騎兵為主的八旗兵在機動性和戰場偵察方面的優勢,不是天才軍事家是不行的),倒也可以留在北方平虜滅寇
但是朱慈烺偏偏沒有那樣的軍事能力,搞錢才是他最拿手的事兒。所以他現在就帶着南方的利潤,來填北方的虧損了。
朱慈烺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道:「好在朝廷現在有銀子了去年賺了655萬兩,可以承擔山東的虧空了!
今天請諸位過來,就是商量一下怎麼用好這655萬兩銀子!」
什麼?655萬兩都給山東?
洪興皇帝的手筆可真大啊!
在場大臣們都被朱慈烺的話給驚了一下。
這可是655萬兩銀子!
而且是如數撥付,絕不會拖欠,也沒有什麼部費銀子根本不是從
第640章 開始燒銀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