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幫封建餘孽還想民主?
朱慈烺面子上還保持着平靜,心裏面卻早就開罵了。他當然不是反對民主了......他在後世是70後,成長的年代正好是西方自由世界最牛逼的時代,所以他並不認為民主不好。
但是在他看來,就南明的這幫士大夫根本不配有民主!
現在已經是西曆的1646年了,如果不是他朱慈烺牛逼,揚州人紀坤多半被多鐸的清兵打死在揚州城了!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人好一點,還在東西奔走忙着抗清,但是也沒有什麼卵用,最後還不是大清一統天下了?
你們連幾萬個八旗韃子都砍不死,還想用兩千萬石大米換什麼議政、議稅之權......你們這幫人啥時候能扛着火槍去和毛子排隊槍斃,什麼時候能駕着炮艦去和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爭奪世界海權,再來說這事兒吧!
到那時候,誰當大明皇上都不敢不答應了......
不過朱慈烺也不會治他們四個人罪,他是個講道理的太子爺,這一點黃宗羲還看對了。
這四個封建餘孽無論如何都是有資格上疏的,而且他們的上疏內容也不是一點用處沒有。
首先,他們給朱慈烺提了醒——地主家還有餘糧!他們要不說,朱慈烺一時還想不起來呢!
其次,《諫封建議政疏》中提出的建立封建法度,實行國人議政的辦法是對的——只是東南士大夫沒有資格當國人而已!但並不代表別人沒有資格議政。
比如那些扛着槍去開拓殖民的人就有資格,也必須讓他們當可以議政的國人。要不然殖民地怎麼治理?搞總督獨裁?那總督不成國王了?
搞中央集權?那也不行啊,離得太遠,形勢又太亂,遠在南京的帝王根本沒法集權。殖民地出了什麼事兒,等南京這邊知道說不定已經是一年後了,等朝廷開會討論完畢,再把聖旨傳去殖民地都兩年了......
另外,現在大明旗下還存在許多擁兵自重的軍閥!
朱慈烺喜不喜歡他們是一回事兒,能不能滅了他們,同時又不讓多爾袞和李過、張獻忠他們撈一票好處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所以擺在朱大太子面前的現實選擇,就是得和這幫軍閥和平共處。
而要和平共處,那就得商量出一個法度,找尋到一點共同利益了!
第三,用預支田稅的辦法向地主老財籌糧也是個可行的辦法。
「諸位,你們怎麼看?」
畢學士念完了,輪到朱慈烺和顏悅色的發問了。
現在正是午朝時間,身在南京的內閤府和大元帥府的高層都在朝堂上坐着,跟朱大太子一塊兒聽了《諫封建議政疏》這篇奇文。
「太子殿下,臣以為有些可取之處。」首輔魏藻德最會體察上意,現在第一個開口發言,其實就試探着摸一下朱慈烺的底牌。
朱慈烺點點頭。他不怕手下人試探自己,他不願意和崇禎一樣,當個不確定性太大的君主。
「其中『封建者非封其君、封其國也,封其制也』說得甚好。」魏藻德道,「現在朝廷封了不少藩鎮藩爵,但是卻沒有封其制。而且只封其君,並無國人,更無議政。因此封君下無所制,上必猜疑,封建亦難久存。封建難以久存,則封君和朝廷便不能齊心,猶如當年王與塞君競向敵視,早晚必有大亂!」
現在沒有一個上上下下都能接受的封建法度,所以上面的朝廷動不動就想削藩,而下面的藩鎮則是防朝廷甚於防虜寇。
而這套藩鎮和中央之間的鬥爭模式,同樣也適用在殖民地和大明本土之間。
殖民地其實也是個「藩」,如果沒有雙方都能接受的法度進行約束,朝廷還辦什麼殖民地?給自己添堵嗎?還不如閉關鎖國來得乾淨呢!
「首輔所言極善,」朱慈烺笑道,「是得有一個封其制的辦法......不過這辦法靠咱們在朝堂上是商議不出來的。得有個議政大會,讓封君藩主派人來議,郡縣也可以派出議政官來議。」
議政官其實已經出現了,是個用來打賞納稅大縣的虛名,就是年底年初的時候到南京城參加「思過議政大會」——不過去年
第549章 我們不是要飯的,我們是吃大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