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爺,您,您是在跟小的說笑吧?」
賈布斯一臉吃驚的看着吳三桂。
吳三桂嘆了口氣:「實不相瞞,我這個平西王當虧了......老底子都折進去不算,還欠了一屁股的高利貸!還有什麼意思?你說我圖個啥?我妹子是皇后,兄弟和爹爹都是國公,我自己也是國公。而且還有敗流寇和獻甘陝的功勞,交出兵權入朝後還怕沒有榮華富貴?何苦在甘陝填這個無底洞?」
他是真的想跑路去南京了......債太多了,根本還不完!而且下面的三百三十千戶也太難伺候,一個個都他媽跟祖宗似的。之前倒戈回大明的時候吳三桂已經拉了一屁股高利貸給下面的千戶補虧空。
可今年又是旱災,有不少千戶都報了顆粒無收!又得他這個大軍閥想辦法救濟......而吳三桂能有什麼辦法?還不是繼續去借高利貸?
看着自己債越背越多,吳三桂真有點心力交瘁了,甚至想到了跑路去南京。
哦,也不能算跑路。他這個交奉還版籍,就是把手裏的地盤、人口都交給朝廷!
這樣一來,他身上背着的高利貸也就能一起轉出去了。他的高利貸不是因為個人揮霍或賭博欠下的,都是為了當這個該死的西北王欠的,屬於「藩債」,而不是個人債務。
他想着只要把藩交出去了,藩債自然就交出去了。
哪怕他是「淨身出戶」,去南京以後還怕沒有榮華富貴?他可是大明朝的功臣!沒有他開山海關引清兵殺進來,朱慈烺有三頭六臂也是死路一條——沒有清兵殺進來,李自成就坐穩北京的龍庭了!
到時候有的是人要砍了朱慈烺的腦袋去李自成那裏邀功......
而現在他又帶着甘陝地盤倒戈回了大明!
兩個大功相加,還怕沒有榮華富貴?
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朱慈烺能賞他一所大宅子,給個幾萬畝地,還賜個十萬二十萬兩銀子,再給個白拿錢不幹活的大官,他就滿足了!
到時候和陳圓圓一起吃喝玩樂,再做點買賣,舒舒服服的不挺好?
賈布斯聽着吳三桂的話,又看着吳三桂的表情,也覺得這位國公爺是真有退意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皇上只要堅決不替他扛高利貸,就能把吳三桂逼成一個富貴國公。陝甘地盤可就大半回到朝廷手中了......
......
吳三桂企圖逃廢債務,並把甘陝這個財務黑洞甩給大明朝廷的消息,很快就通過錦衣衛的網絡送到了正準備離開南京,西上武漢的朱慈烺手中。
「陛下,好消息啊!晉國公願意奉還版籍了!」
這消息是喜氣洋洋的朱純傑親自帶來奉天殿東暖閣的,他抵達東暖閣的時候,朱慈烺正在和兩府重臣商議黃淮大工的事兒。
黃淮大工是河道總督方貢岳提出的,具體的思路是「廢漕、治黃、保淮」——黃、淮、運三河治理工程其實是一體的,在黃河南流奪淮之後,明、清兩朝都面臨了「保漕」、「保淮」的兩難。
要保漕,那就不能在淮河以北人工開挖黃河入海通道,甚至不能在黃河東(北)岸開挖泄洪通道,以避免黃河水沖毀運河。在「保漕為上」的治黃思路下,淮河必然成為犧牲品——攜帶着大量泥沙的黃河水,只能沖入淮河!而且在黃河洪峰、淮河洪峰同時來臨的時候,也只能硬着頭皮逼水入淮,不惜一切保漕運。而在明朝遷都北京後,因為必須死保漕運,所以淮河泛濫的次數明顯增加,差不多兩三年就是一次!
也就是說,每年運到北京的漕米雖然只有400多萬石,但是因為淮河泛濫損失的大米,平均到年,起碼是幾個400萬石......
現在北京也不在大明手裏,朱慈烺也不再把北京當成京城,自然就沒有必要再執行保漕棄淮的治水方略了,而且也沒辦法再棄淮了——因為現在大明人多地緊,糧食供應空前吃緊,一旦淮河出現萬曆二十一年那種規模的大洪水,造成淮安、揚州兩個產糧大府絕收,麻煩可就大了,起碼得損失幾千萬石白米......
到時候朱皇帝屁股底下的寶座都得動搖了!
所以棄漕的方針一定,一個在宿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