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搶救大明朝 > 第895章 北京,我們回來了!(求訂閱)

第895章 北京,我們回來了!(求訂閱)

    大明皇帝,全天下第一號大孝子朱慈烺真的要殺回北京城了。帶着他的爸爸崇禎上皇和娘親周上皇后,還有他的好兄弟重慶王朱慈煥,以及少數陪同的閣臣和大元帥府的參謀團。

    一行人就在兩個新建的孝陵衛禁軍燧發槍團和一個新建孝陵衛禁軍槍騎兵團以及一個侍衛營的護衛下,沿着大運河的故道,浩浩蕩蕩的北行。

    在北行的御營大隊前方開道和後方護衛的,是兩個不再配備長槍,全部戰鬥步兵都裝備燧發槍的步兵團。

    這兩個團的士兵裝備的燧發槍稱洪興七年式,不安裝刺刀時的全長是五尺三寸,槍管長度是三尺七寸半,重八斤四兩,口徑五分八厘,彈丸重六錢五分(會配發紙包子彈),而配屬的套筒刺刀的長度則達到了兩尺四寸,安裝上刺刀後的洪興七年式的全長達到了七尺三寸(刺刀是套在槍管上的,因此兩者之間有重疊)。

    這支燧發滑膛槍在朱慈烺看來壓根不是什麼先進武器,威力也不怎麼樣,訓練時的有效射程(射擊一塊10尺寬、6尺高的巨大木靶)只有一百步——百步命中率約有兩成,這個「百步命中率」在排隊槍斃作戰中的意義不大,因為戰場環境對士兵的干擾太大,距離縮短一半,命中率再減少一半還差不多。

    不過這個命中率在作戰行動中也不是沒有參考價值的,比如派射擊好手去打黑槍的時候,比如燧發槍兵在守衛棱堡的時候,比如半跪在沙袋壘起的工事後面放槍的時候,百步命中率兩成做不到,打個對摺問題還是不大的。

    由於交戰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只有排隊槍斃一種,因此燧發滑膛槍在實戰中的價值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朱慈烺早在十一年前離開北京南下的時候,就琢磨着要建立一支以燧發滑膛槍為步兵標準裝備的新軍。

    沒想到在十一年後的洪興八年,朱皇帝才擁有了兩個試驗性質的燧發槍團。這個看似簡單的燧發槍,真的要保質保量的打造出來,還是很不容易的。這玩意現在可是手工藝品!純手工的玩意兒,而且也沒有辦法將打造滑膛槍的流程拆得太細,以便運用流水線生產的辦法提高效率。


    因為打造起來最費時間的部件就是那根槍管,除了包裝、擦油之類的雜活,就是一個卷鐵皮管,一個鑽削內膛,總共兩個工序。不用高大上的流水線,最普通的鐵匠作坊也是分兩撥人在乾的。但是這兩道工序到現在為止,還都是「老師傅的手藝」,沒有辦法標準化。甚至都沒辦法把水力錘和水力鑽床用上去,只能用手工——現在的水力錘只能用來加工熟鐵厚片,不能用來精加工。而水力鑽床的力量太大,不好控制,只能用來鑽炮膛,不能用來鑽槍膛。

    所以燧發槍的產量上得很慢,想要完全替代火繩槍恐怕得花上十年時間!

    不過對於親征北京的朱慈烺來說,有個八千到一萬支燧發槍(還有部分裝備了黑槍兵)已經足夠了。

    因為這次北征本來就是一場顯示大明赫赫軍威的作秀!

    數量比燧發槍兵還要少的孝陵衛槍騎兵同樣也是這場作秀的主角,這個騎兵團現在已經擴充到了四個營,戰兵數量達到了兩千,全都是一人一馬一騾的配置。馬是折耳馬或阿拉伯馬,騾子則是高大強壯的馬騾。全部騎兵都配備了黑色的簡裝板甲,現在就列成兩個縱隊,行進在御營大隊的左右兩邊。

    而這場「北京之秀」的第三位主角,則正走海路北上,是一個攻城炮兵營,裝備了八門48磅青銅滑膛炮,都是朱慈烺從荷蘭訂購來的寶貝——現在大明的兵工廠最多只能鑄造24磅的青銅滑膛炮,還造不了48磅炮和更大的64磅炮,所以就進口了八門48磅炮充門面。

    因為這八門火炮太重,所以沒法走路陸北上,只能水運到天津,然後再走運河拉到通州了。

    不過打北京城並不需要48磅炮——因為朱皇帝自己開了個沙袋金手指,所以發射實心彈的重炮在攻城戰中的作用不大,沙袋壘起來的工事都能扛住後世的大炮,青銅滑膛炮發射的實心彈能有什麼用?充其量就是射擊一下城門樓和砸毀一點城內目標而已。

    對堅不可摧的北京城堡構成最大威脅的,當然就是騎着一匹阿拉伯馬,正在和崇禎上皇並轡而行的大明天子朱慈烺本人了!

    「臣等恭迎皇帝



第895章 北京,我們回來了!(求訂閱)  
大羅羅推薦:  活埋大清朝  大清要完  天朝之夢  穿越漢獻帝:丞相,朕真不會法術  奸雄天下  鐵血大民國  崛起之第三帝國  
隨機推薦:  史上最強鍊氣期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女神的超級贅婿  醫婿  諜海王牌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搶救大明朝"
360搜"搶救大明朝"
語言選擇